Gartner近日发布了2012年对众多公司和组织机构具有战略意义的十大技术与趋势。
Gartner将战略技术定义为将在未来三年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这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使IT或业务中断的高潜在风险、主要投资需求,或是延迟采用的风险。
战略技术可能是已经成熟的现有技术,和/或适合更广范围采用的技术,也有可能是能为早期采用者带来战略业务优势的新兴技术,或者有潜力在未来五年中对市场带来重大变革的新兴技术。因此,这些技术将对企业长期规划、项目和新方案的制定带来重大影响。
Gartner公司副总裁兼著名分析师David Cearley表示:“这十大技术对于绝大多数组织机构来说都具有战略意义,通过评估这些技术,IT领袖应该将这十项技术纳入其战略规划,并审慎这些技术如何能适应其预期的业务需求。”
2012年十大战略技术包括:
平板电脑及其以后。当涉及到移动计算,用户能够在多种外形规格中进行选择。直到2015年以前,没有单一的平台、外形规格或技术将主导,而且企业应该期望以2-4个智能客户端来管理多样化的环境。IT领袖需要一个多样化方案来解决多外形规格,此外,企业员工将在工作中使用他们的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
企业需采取两个移动策略—一个强调企业对员工(B2E),另一个强调企业对消费者(B2C)。在B2E层面,IT必须考虑社会目标、业务目标、财务目标以及风险管理目标;而在B2C层面,也包含B2B活动来支持消费者,IT需要解决一系列其它问题,例如浏览并管理APIs以访问企业信息和系统、与第三方应用整合、与具有搜索和社交网络并通过应用商店交付应用程序等能力的不同合作伙伴整合。
以移动为中心的应用和界面。拥有超过20年历史的用户界面(IU)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带窗口、图标、菜单和指针的用户界面将被强调触摸、手势、搜索、语音和视频的以移动为中心的界面替代。应用程序本身有可能转到更加集中且简单的应用程序上。这些应用程序可组装到比较复杂的解决方案里。这些变化将推动对新的用户界面设计技巧的需要。
建立来自众多厂商的跨多种设备类型的应用程序用户界面,需要对组成部件和能够为每台设备组装成优化内容的可适应编程结构有所了解。移动消费应用平台工具和移动企业平台工具不断涌现,使得跨平台环境中开发变得更加容易。HTML5也将提供一个长期的模式来解决一些跨平台的问题。到2015年,移动网络技术将非常先进,以至于2011年本机应用编写的一半应用程序都将作为网络应用程序被交付。
语境和社交用户体验。上下文感知计算使用有关终端用户或对象环境、活动、连接和偏好等信息,提高与最终用户或对象的互动质量。一个上下文感知系统预期用户的需求,并主动提供最合适的定制化内容、产品或服务。上下文可以用来连接移动、社交、位置,付款和商业活动。它可以帮助建立增强现实、模型驱动的安全和集成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到2013年,上下文感知的应用程序将在基于位置的服务、移动设备上增强现实和移动商务等目标领域中出现。
在社交层面,应用程序的接口正在呈现出社交网络的特点。社交信息也正在成为上下文信息的主要来源,以提高搜索结果的交付或应用程序的运行。
物联网。物联网(IoT)是一个概念,描述了互联网将如何作为传感器而扩展,消费电子设备或实物资产等实体具备智能特性,这些对象都连接到互联网上。该构想和概念已经存在了多年,然而,被连接的物体的数量和类型一直在累积,而识别、传感和通信技术也在提升。未来几年内,这些技术将达到临界质量和经济临界点。物联网的关键要素包括: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物联网,融合和微服务:在数字狂潮中幸存
数字设备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连接,就在眼前。问题是,作为行业领导者,我们准备好了吗?当然,我们已经踏入联网世界,有WI-FI功能的设备,比如音箱,智能手表和手机,但是我们准备好进入全球融合的深层次了吗,还有,我们如何将其货币化?
-
2018年的技术创新:从AI,VR,物联网到机器人技术
当今技术世界的快速创新,让对于来年的预测比以往更加有趣和刺激。在上一代人眼中,改变世界的技术变革的愿景需要几十 […]
-
再谈数字化转型
随着设备和平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企业必须适应其服务、产品和流程,走向数字世界。企业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战略上创造和执行,这将有助于他们的数字化转型之旅。
-
在物联网上融合云和边缘计算的三个步骤
云计算有效地利用大量网络来处理和存储信息;边缘计算目前只在电信公司中受欢迎,但随着越来越多的5G网络普及,这项技术将迅速普及。IT专业人士应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为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数据潮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