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系统互不买账 医改信息化被寄予厚望

日期: 2012-01-30 作者:王梓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在日前举行的“数字医疗与移动医疗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的官员介绍了10个省份和10余座城市的医改信息化进程。作为我国医改一项重要任务的信息化,业内专家测算其产业价值数年内将达数百亿元,但目前面临缺人才、缺制度协调、缺有效录入的问题。(来自经济参考报消息)

  据统计,目前我国注册全科医疗科的执业医师仅有8万余名,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3%。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可占到医师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笔者认为,人才短缺是阻碍我国医改信息化进程的最大敌人。

  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撰文称,“当前,医学正酝酿着新的革命,引领变革主要基于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已经成为这场新变革的核心。”

  分析来看,目前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主要问题在于:医疗人才总量不足,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仅与中等收入国家接近;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村卫生队伍极其薄弱;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医务人员分布的城乡、区域差别明显,人员多集中在城市和东部地区;与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需要加强吸引和稳定基层卫生人才的保障措施。

  医改信息化

  此外,中国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的相互孤立,极大地限制了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于是乎,信息技术对医疗服务的作用被寄予厚望。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前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曾表示,“医疗信息化的难点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体制障碍、相应的系统整合和标准化、规范化。”“中国医疗卫生系统高度分化,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之间互不买账,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 “要通过信息化将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以人为单位的健康信息的有效管理,如果不冲破体制和系统的障碍,是难以完成的。”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指出,“医改年代,大家都习惯了等靠要,都想等体制机制理顺了再走。但其实,即使体制机制不变,也可能靠技术创新来提高服务质量。”“新医改以来,大量资源进入到这个领域,但并不意味着老百姓可以得到极大的实惠。我们现在医疗服务的水平还需要提高,安全性需要改善,服务内容需要规范化,而这些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来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制度上的缺失还导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不统一,录入难度大且可灵活使用的信息有限,无法保证信息化效用最大化,而这其中涉及到的资源开放、信息共享不仅仅依赖制度的监管还需要各方医务人员齐心协力、开放心态。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王梓
王梓

相关推荐

  • 云计算加速社区医疗信息化

    在上海普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那里,通过使用Skype for Business这样的协作平台,实现了医疗信息化深入发展,并逐步搭建起了区域原创医疗专网。

  • 医疗机构的信息化调整是什么?看看Wellcome Trust过渡CIO怎么说

    在寻找正式的CIO之前,医疗研究基金Wellcome Trust先试图制定IT的战略规划。作为全球第二大的医疗研究慈善机构,Wellcome Trust​正在审视未来的技术需求并寻找新的IT领导人。

  • 企业移动化的未来:让设备和数据联姻

    移动设备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看作消费信息的终端,但事实上,随着加装到移动手机上的芯片、传感器越来越多,移动设备也同时扮演着信息生产者的角色。这种变化给企业的移动化提出了新课题。

  • 医疗信息化的未来:人手一个“大白”

    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项目,能够集中国家力量推动人工智能研究的快速发展,这些基础领域的研究,反过来也将带动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发展。说中文、中国制造的“大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