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关注:技术创新促使数据中心更加环保

日期: 2008-11-26 作者:Sarah Varney翻译:王霆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Kermit the Frog》是正确的——环保并不容易。但是现在似乎要比以前容易许多。包括IBM和The Coca-Cola Co.在内的许多大型企业在这领域已经起到了带头作用,为了确保自己的IT业务能够尽可能地保持环保,它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可你知道绿色数据中心的未来将会是什么状况?你又知道现如今有哪些相关战略在发挥作用来促使数据中心向环保方向转换吗?   分析人士也同意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将不会有所减少。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每年的营业成本都会有15%到30%的增加,如今的好消息是这一指数似乎在逐渐趋于平稳。此外,Computer Sciences Corp.负责数据中心服务的全球投资主管G……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Kermit the Frog》是正确的——环保并不容易。但是现在似乎要比以前容易许多。包括IBM和The Coca-Cola Co.在内的许多大型企业在这领域已经起到了带头作用,为了确保自己的IT业务能够尽可能地保持环保,它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可你知道绿色数据中心的未来将会是什么状况?你又知道现如今有哪些相关战略在发挥作用来促使数据中心向环保方向转换吗?

  分析人士也同意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将不会有所减少。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每年的营业成本都会有15%到30%的增加,如今的好消息是这一指数似乎在逐渐趋于平稳。此外,Computer Sciences Corp.负责数据中心服务的全球投资主管Greg Clark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自己的能源利用效率”。“今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总量将不会有所减少。但企业将会采取更多措施来平衡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空间消耗以及制冷消耗。在对这些平衡措施进行管理时,数据中心设备中的一些细节设施将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Clark指出。

  毫无疑问,一些大型企业的CIO们已经开始采取相应手段来提高其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有些公司已经在一些领域安装了水冷设备,或是采取了相应的“冷通道”散热或制冷方法,并对服务器进行了虚拟化整合。在一些小型企业,虚拟化已经产生了双赢的效果:在降低硬件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电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带头将虚拟化作为一种设备整合工具。Forrester在今年5月份发布了一项由Frank Gillett编写的调查报告,这项针对179名企业硬件采购决策制定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预计将会在两年时间内对他们45%的x86服务器进行虚拟化改造。此外在另外197名受访者中有37%的人表示在他们制定虚拟化决策时会将能源消耗和制冷技术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

  MasterCard Worldwide公司已经开始广泛利用虚拟化技术来削减硬件成本并降低能源消费。该公司已经对45%的x86服务器和20%的Unix服务器完成了虚拟化改造。

  MasterCard公司的主数据中心规模巨大。他们在一个占地面积达到52英亩的数据中心中占有55万平方英尺的份额,可用的存储容量达到1.8PB。据MasterCard公司负责全球技术和业务的高级主管Jim Hull介绍,该数据中心在他们公司所有的数据中心中规模是最大的,从头到尾的设计和构建都融入了提高能源效率的因素。

  “在2001年我们创建数据中心的时候,为了应对可能的大规模业务增长,我们为其配备了充足的电力供应和空调冷却设备,” Hull说。具体来说,该数据中心的楼层都被增加到了36英寸以增加空气流通性。他还补充说,天花板的高度也有所提升,主要是为了适应服务器的结构,使其不至于露到外面。考虑到今后的使用需要,我们还为其配备了水冷系统,同时,该数据中心使用了“冷/热通道”冷却散热系统。此外,电力供应和空调冷却设备被安放在了数据中心机房之外。

  目前来讲,刀片式服务器还不是MasterCard公司数据中心战略的重要部分。这也印证了Forrester公司关于虚拟化的调查结果。在那项调查报告中,179名企业硬件采购决策者中只有18%的人表示他们极有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增购刀片式服务器。而有30%的人表示他们可能会在同一时期增购刀片式服务器。他们提到,供应商的选定是他们选择回避刀片式服务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Hull也表示同意:“目前为止刀片式服务器还没有实现标准化生产。”

  新的技术会增加能源消费

  St. Louis Emerson Network Power公司负责Liebert AC Power业务的副总裁兼总经理Peter Panfil表示,许多大型企业往往对增大数据中心的容量更感兴趣,它们很有可能就没有一个合适的能源消耗削减战略。“你不可能将数据中心的实用性放在第二位来提高其能源消耗效率。”

  Panfil表示,提高数据中心性能的关键之一是让IT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联手合作,让他们联合控制数据中心。CIO、IT管理人员、以及设备管理人员在开会时往往会坐在桌子周围相反的角落。实际上,要想获得最佳的性能,硬件采购决策的制定、空调系统的修复、数据中心散热和冷却战略的制定所有这些业务都需要IT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的投入。

  但是,Panfil表示新技术也会影响到容量的平衡性。“运行在一个机架空间上但搭载了更高密度应用程序的服务器会消耗20到40千瓦的电力,而运行在没有整合前的同一机架空间上的服务器可能只需消耗10千瓦,”他表示。Panfil假设只有一吨的设备,通过“每台服务器机架所消耗的电力”来衡量数据中心中每块地板砖的能源消耗。他表示:“虚拟化提高了服务器的实用性,但同时也增加了数据中心的热量密度。”

  Panfil主张购买那些配有低功耗处理器的服务器,“这样在夜间数据中心的性能会提高2%到3%”。另一项战略就是对高密度的服务器进行整合或是使用追加冷却的方法来为这些“热岛”降温。冷/热通道冷却战略经过实验证明也是一个靠得住的能源节约措施。尽管说后者很少被提到,但仍有许多企业已经完成了冷/热通道的部署。

  双路径电源、为新的现代化技术增建独立的空调系统

  但是,未来的绿色数据中心要求的不仅仅对楼层布局进行的调整和低功率处理器的配置。它还要求我们改变基础设施的布局,选择双路径电源,增建独立的空调系统等等。“大多数数据中心将要求我们对关键的基础设施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支持刀片式服务器和网格计算等等技术的运行,” Panfil表示。为了全面地认识到这些变化,你首先要考虑一下这个标准原则:对于一个数据中心来说,每增加1千瓦的电力供应就要求有2千瓦的冷却电源。“你将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去应对这一比率,” Clark说。

  “在过去,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会说:‘对于一个增加了高度的楼层来说,每平方英尺的地面的冷却电力消耗不会超过40千瓦,因此冷却方面并不存在问题。’现在刀片式服务器的冷却每平方英尺需要100千瓦时的电力消耗,”他表示。Clark还补充说,在过去的10到15年间,大多数数据中心都被集中到了中央处理机级别。你要想在传统设施上发展新技术来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效率是很困难的。

  未来对基础设施的改善可能还要求它们能适应简化而高效的电力分配渠道,要求引进能够利用直流电运行的计算机设备来取代标准的交流电设备。“采用直流电之后,你可以在电力消耗之前就完成许多转换。因此在每次转换中会消耗更少的电力,” Clark说。他还补充说:“借助每一楼层的直流电分配渠道,你可以直接将电力供应到数据中心。”“目前来说该行业还不是很成熟,还不足以应对某些变化,但有相应的供应商正在对能够靠直流电运行的设备进行修改,” Clark说。他表示,通过直流电源设备和不间断电力供应系统的配合使用,可以将能源消耗降低10%到15%。

  对于许多大型数据中心来说,计算机机房的空调系统是另一个创新。位于每一楼层的空调系统可以吹出冷空气并吸收所有的热空气。“一有热空气出现,空调系统就可以对它进行吸收,” Clark说。

  毫无疑问,即使是对于许多大型公司来说,完全抛弃旧的设施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考虑到这一点,一些大型公司如今正在对数据中心的双电源分配路径进行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直流电直接发送到一些设备,同时还可以继续为其它硬件提供电力。“这就需要对一小部分基础设施进行重新配置,使你可以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 Clark说。然而,要想在不打断业务运营的情况下对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

  未来的数据中心将包含云计算

  将许多数据中心的功能发送到外部以及对云计算模式的使用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能源节约方案。“云计算对普通的、非关键的数据来说作用将会很明显,但对于一些交易量较大的系统来说效果就不是很好,” Clark说,“未来的数据中心将会比你现在所看到的更具实用性。”

  Tom Bittman目前是Gartner公司的副总裁,同时负责公司的基础设施和业务研究,他表示:“未来的数据中心看起来将更向是一个大型的、私营的云计算中心。客户将支付相应的使用费,就向是我们现在向电力公司缴费一样。”

作者

Sarah Varney
Sarah Varney

Technology Editor

翻译

王霆
王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