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texting:假托
假托(pretexting)是一种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的形式,其中个体通过欺诈来获取特权数据。假托是一种虚假的动机。 假托(pretexting)通常是一个骗局,欺骗者在骗局中假装需要信息来确认对话人的身份。在和目标对象建立信任之后,假托者可能会问一系列问题来收集关键的个人身份信息,如确认个人社会保险号、母亲的婚前姓、出生地或日期或者是帐户号。 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GLB)禁止想获取金融数据的假托(pretexting)。GLB规定的假托限制应用到所有处理金融数据的组织,包括银行、经纪行、信用合作社、所得税务所、债务托收机构、房地产公司和信用报告公司。法案的限制没有应用到那些作为公共记录相关物进入公共域的信息,如房产交易细节、财产税、破产或司法记录。 合法与非法行为的差别在有关手机、短信(SMS)、电邮和其它电子讯息(telecommunication)的记录时尤其模糊,因为这类型信的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在美国州与州有所不同,在全世界来说,各国也不尽相同。联邦贸易委员会想要通过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5条(它禁止商务活动中的“不公平或欺诈行为”)禁止电话记录的假托,为此已向在线数据盗用者发起了多次诉讼。联邦贸易委员会建议,除非是本人主动发起联系,否则千万不要通过电话或互联网公布个人信息。 在知名案例中,一家公司运用假托访问HP董事会的电话记录与HP总裁Patricia Dunn签下了合同。在HP的长期策略计划出现在News.com之后,Dunn聘请该公司调查董事会成员。
最近更新时间:2011-05-08 翻译:徐艳EN
相关推荐
-
对于ASM,CISO角色可增加运行时安全、令牌化
攻击面管理(ASM)是不断发展的网络安全领域,ASM旨在识别内部和外部漏洞,提供建议,并观察新出现的威胁。如果 […]
-
帮助台与服务台:有什么区别?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提供支持都是关键任务。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都在使用企业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当发生故障、出现问题 […]
-
面向AI的新网络安全蓝图
网络需要更新安全措施来跟上AI的发展步伐。 在Cisco Live 2025大会上,网络专业人士齐聚一堂,讨论 […]
-
什么是供应商风险管理(VRM)?企业指南
每个企业都依赖第三方供应商提供服务、技术或其他组件。但随着供应商的增加,企业的供应链都会面临:攻击面扩大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