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OP:互联网内部对象请求代理协议
互联网内部对象请求代理协议(IIOP,Internet Inter-ORB Protocol)是一个实现互操作性的协议,它使得由不同语言编写的分布式程序在因特网中可以实现彼此的交流沟通。它是行业战略性标准,也即公用对象请求代理程序结构(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CORBA)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采用公用对象请求代理程序结构(CORBA)中的互联网内部对象请求代理协议(IIOP),企业将能够将自己编写的程序和其他公司的程序进行交流,不论这个程序是不是已经写出来了,或者在那个地方写的,这都无关紧要。公用对象请求代理程序结构(CORBA)和互联网内部对象请求代理协议(IIOP)正在面临着微软公司推出的分布式COM(DCOM)协议的竞争。(不过,微软公司和提出CORBA协议的对象管理组织已经达成意向,他们将共同努力创建一种桥梁性的软件,使得在CORBA协议和DCOM协议背景下编写的程序可以实现彼此的无限沟通。) CORBA和IIOP协议假定在计算机的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中,客户端的程序总是提出各种请求,服务器端的程序则处于等待和接受客户端请求的状态。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常常需要用到一个叫做通用ORB间协议(GIOP)的界面。通用ORB间协议(GIOP)可以实现网络传输层之间的映射,而IIOP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映射之一,它应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借助因特网的传输层来传递请求或者接收答复。其它可能的传输层还包括IBM的系统网络架构(SNA)和Novell的IPX。 对于客户机在网络上某处发送请求时,必须有一个地址程序。这个地址即是互相操作的对象引用(IOR)。采用IIOP,地址的部分是以服务器通道数和IP地址为基础的。在客户机上,可以创建一个列表,将IOR映射成代理名字以易于使用。GIOP将程序和IOR进行连接,然后发送请求(并且让服务器发送回应)。通用数据表示法(CDR)提供了编码和解码的途径以至于它能够以标准方式进行交换。
有些类似的协议,如Sun微系统开发的RMI,以Java程序语言服务于它的交叉平台架构。Sun公司也提供了一条途径使得通过设计可以将RMI映射成IIOP。
最近更新时间:2008-06-17 作者:Cheryl Gilbert, Thomas P. Mayhew, Chris Windsor和Sofia WirbergEN
相关推荐
-
如何保护AI基础设施:最佳做法
AI和生成式AI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但随着这些工具变得越来越普遍,它们也吸引着恶意攻击者来探测其潜在漏洞 […]
-
最常见的数字身份验证方式?
数字身份验证是验证用户或设备身份的过程,以便能够访问敏感应用程序、数据和服务。现在有多种方法可以验证身份。以下 […]
-
零信任策略使网络面临横向威胁
很多公司忽视零信任安全的核心原则:假设网络已经受到攻击。 企业管理协会(EMA)的研究发现这个被忽视的零信任原 […]
-
企业中通行密钥的好处和挑战
尽管密码是主要身份验证方式,但它们是企业安全的薄弱环节。数据泄露事故和网络钓鱼攻击利用被盗或弱密码,让企业面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