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新媒体创新盛典-暨第二届中国微博大会已圆满结束,日前本届微博大会参会嘉宾、甘肃省人大代表、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接受了新传媒网记者的专访。
甘肃省总体医疗水平在国内来说相对落后,就医难、医疗条件差等制约甘肃省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甘肃省省卫生厅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刘维忠厅长从治理过度医疗、推广改革模式、开展战略研究等十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省卫生厅的主要工作内容。
记者:医疗卫生是关系群众生命健康,改善民生条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几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请问您: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于甘肃省医疗条件的改革或解决群众就医等方面您做了哪些工作?
刘维忠:2011年在省委政府领导下,卫生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具体做了10件事。
一:治理过度医疗。通过医生四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等22项核心制度使全省平均住院费、门诊费保持稳定。卫生部统计甘肃省平均住院费、门诊费是全国平均数的一半左右,除西藏外为全国最低。李克强副总理在新华社内参上批示,对甘肃做法予以肯定。卫生部领导批示在全国推广甘肃经验。
二:推广“315”公立医院改革模式。建立并落实医疗事故月分析会议制度,医疗事故减少40%。79个县级医院在全国率先推行县级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甘肃被列为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省。全国共300个试点县,甘肃有59个,中央给每个县每年平均500万试点费。
三:开展健康中国2020甘肃战略研究。探索出“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在省医改办的指导下,医改工作得到国务院医改办和卫生部领导的肯定,副省长咸辉作为4个发言者之一,在国务院医改会发言,受到李克强副总理的表杨。国务院医改办通知今年重点宣传3个省的医改经验,甘肃是其中之一。
四:狠抓中医药发展。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出台并落实了包括城乡居民住院、门诊吃中药、使用中医适宜技术100%报销在内的几十个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庆阳校车事件中推行中西医结合和食疗方法,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甘肃省被国家中医药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与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
五:加强人才建设。配合人社厅招聘5000名医学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成为全国首创。解决乡镇卫生员人员不足的问题。安排医务人员每年向国外派出300人、向省外派出500人进修,省市每年接受基层3000人进修。村医每周到乡卫生院工作一天或每月工作一周。1000名中医师傅3年带3000个徒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医师带徒活动,全省组织6场技术比武大赛。
六:落实预防和健康教育任务。提出并落实了“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的思路。乡镇建立了卫生办公室、各级医院建立了公共卫生科,开展了疾病谱排序工作,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厅局、进基层、进家庭活动,卫生厅举行健康讲座40多场。
七:建立健全患者维权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患者权益维护处和患者权益维护协会,处理了一批医院侵权案件。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医患纠风第三方调处机制、开展打击医闹专项行动。
八: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推动卫生工作。动员一万多名医务人员开微博,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微博矩阵,开发了血液指数、寻医问药服务平台、12320微博问询平台等微博产品,取得社会好评,作为全国4个单位之一,被北京零点集团授予 “与民沟通”奖。卫生厅2次被邀请参加全国政务微博大会并发言介绍经验。
九:强化卫生宣传作用。与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定西、平凉、庆阳市等联合排演了《百合花开》《皇甫谧》《医祖岐伯》《草原蔓巴》《黎秀芳》等剧目,并在全省巡演。省委组织部推荐的医生王万青被中央评为全国50个优秀党员之一。开展了“重温六二六指示,再为乡亲出趟诊活动”,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十:创新制度。制定并落了实重点工作月通报制度 、有奖举报制度、计划免疫、院内感染、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食品、药品、医疗广告等三个黑名单制度。
记者:我们知道在两会期间,您提出了“发展甘肃中医生态保健旅游产业”的提案,那么您认为甘肃省在中医生态保健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前景是什么?
刘维忠:1.优势:①甘肃是中国中医最早的发源地,历史上曾出现过岐伯、封衡、皇甫谧等多位影响力巨大的中医大家; ②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旅游资源丰富,曾有天水伏羲女娲文化、陇西李氏文化兴起;③甘肃中药材资源丰富,且已成为部分市县龙头产业,有1527个品种,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④甘肃是全国目前唯一的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有雄厚的中医基础和一批优秀中医人才;⑤甘肃群众已经形成首选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习惯,发展中医的群众基础好。这些都为甘肃打造中医医疗旅游目的地提供充足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2.前景:毛主席提出的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将在甘肃得到真正落实,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以中医为主,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中医参与治疗率达85%以上,重症监护室抢救病人中医参与率达100%。带动中医相关产业发展,把甘肃建成中医保健旅游目的地。
3.策略:组织中医专家前往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义诊;吸收外国人来甘肃学习中医;组织人员到国外举办甘肃中医医疗器械展销;在国外举办孔子中医学院;支持甘肃中医学院与韩国釜山大学医学院、新西兰中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支持甘肃中医学会与新西兰联合创办中医文化交流中心等。
记者:我们知道2011年您当选了《中国卫生》杂志牵头组织评选的“2011年度十大医改新闻人物”。对于获此殊荣,您是怎么看待的?
刘维忠:荣誉虽然是自己的,但是荣誉的获得和省委省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医疗卫生系统全体同仁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治理过度医疗、狠抓医德医风建设,去年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实行处方权监护6972人次,处方权限制879人次,处方权取消2人次。省级9家医院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较同期下降40%。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上缴红包总金额142.78万元。据卫生年鉴统计,2011年,我省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病人医药费用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西藏外全国最低。共出台了大小几十项医改政策,130个县完成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时,我们坚持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在面对以往医疗事故频发的状况时,卫生厅要求各医院定期召开医疗事故分析会。卫生厅还成立了患者权益维护协会,各医院成立患者权益维护站,让老百姓在权益受到危害是有地方可以解决。甘肃省卫生厅是各大医院的卫生厅,但更是老百姓的卫生厅。
刘维忠厅长同时也是一位微博高手,他主导建立了甘肃省卫生厅微博矩阵,在微博上通过公开卫生厅工作、引导正面舆论、采纳网民建议等方式,对甘肃省卫生厅工作起到了正面推动作用。
记者:在本次微博大会以及微政务分论坛上您有什么收获吗?
刘维忠:雷虹先生的发明成果—导航码及其运用让我很震撼,也很受启发。他已经答应免费为甘肃几个中医生态养生旅游区安装。会议介绍的中国微电影发展趋势也很不错。我们已经运用到“6.26”的宣传中,制作完成了首部微电影。
记者:我们知道您也是位玩微博的专家,在您的微博上也发表了很多您的文章和观点,那么您认为在微博上除了可以与粉丝互动,交流情感等,微博对于您来说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刘维忠:我开通了微博是因为朋友说微博可以宣传中医药改革事业。现在我的两个微博快150万粉丝了。微博中我主要回答一些网友的问题,后来为了提高回复率,就设立寻问医药平台。白天干部秘书维护、回答,晚上则由医疗热线维护。后来,我发动医生开微博,中西医都有。目前有10000多人开通新浪、腾讯官方微博,还在人民网开设微博矩阵。使得所有医生在一个网页中联系起来。老百姓打开一个网页就可以看到全部医生,是一个很大很好的咨询平台。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编写出版了2本书,《欠发达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欠发达地区医改的中医之路》那么请问您,甘肃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作为本地区的老百姓在本次医改中能享受到什么特殊的服务或保障呢?
刘维忠:医改中我们重点把握这么几个方面:一是通过预防疾病和健康教育减少发病人数,病人减少了就能更好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从治理过度医疗入手破除以药养医的不合理机制,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三是大力发展中医及相关产业,譬如中医保健旅游、药膳、绿色牛奶、药菜两用蔬菜等产业。当然医改中我们也感觉到有很多实际的困难亟待解决,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人才问题,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匮乏,这也是我们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我们致力于这么几个方面,以期实现群众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一是让甘肃的老百姓能够看得起病;二是中医在甘肃得到广泛运用,把治病对群众身体产生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三是构建一系列完善的便民服务体系,比如远程会诊、预约挂号、微博咨询等平台,让这些平台的潜能在甘肃得到充分开发。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无微不至 2012第二届中国微博大会如约而至
新传媒网将于5月18日举办第二届中国微博大会。届时将邀请微博运营商、知名微博运营团队、微博名人、企业微博管理者、知名草根等为大家精彩解读和剖析企业……
-
2012年4月24日 第二届中国微博大会筹备会召开
近日,中国微博大会组委会筹备组工作人员与合作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合作商等部分代表一起为5月1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微博大会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