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企业内部的社交需求一直存在,在信息时代,选择一款适合自身企业的社交产品显得极其重要。当国外企业逐步普及Yammer时,国内又有哪些适合中小企业的类Yammer产品呢?
它们是Yammer的中国学徒,或者更乐意被称作“企业软件2.0版”,大多尚未进入A轮融资,一群前途忽明忽暗的拓荒者。
它们也许还没有进入主流媒体的关注视野,但随着互联网与云平台深层次展开,企业软件的变革在所难免——最近周鸿祎就曾在某个半公开场合表示对这个领域变革潜力的极大认可,表示360如今还未决定将来是要做或不做。
今天,让我们来看下这些试水者现在的生存状况。
起源
企业软件2.0,即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意味着企业级软件的使用,由上下层逐级的线性向WEB互向的社交化、协同化、移动化转移,使得员工在操作企业软件时,从被动执行者转为主动参与者。
在美国,企业2.0模式已被验证,国内的企业2.0软件,也多被看做是Yammer的同步助手或是像素级Copy者。国内的企业2.0软件学习者大致有几个,除了大名鼎鼎的Yammer、Jive和37signals,另一个则是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ning.com.
Yammer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企业版的微博——只能通过公司邮箱注册,并和公司内部员工互动交流,并声称拥有超过500万已认证的企业用户。不过随着Yammer上功能和应用程序的逐渐增多,Yammer的功能性也有所升级,这些新的应用程序包括投票、聊天、活动、链接、主题、问答、想法等等。
去年6月,就在Yammer风头正劲之时,被微软宣布以12亿美元并购。合并后,Yammer成为了微软Office部门的一部分,除了继续作为独立产品出售,Yammer软件还被微软整合到企业协作产品中。
Ning.com则是出自名门,其创始人为现任知名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高管的比安奇尼与硅谷教父级人物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融资额曾高达1.19亿美元。Ning区别于其他网站的实质在于,它可以让用户创建自己的迷你社区,比如用户想与高中的同学保持联系,则用户可以通过Ning打造一个这样的社区。
与Yammer不同的是,Ning并不强调“企业”这一概念。尽管Ning在广义上更似社交网站,但不得不说它为企业2.0软件公司拓展了自己的思路。
中国“企业2.0”前的几座大山
得承认,随着中国与硅谷往来的密切,还有一些科技博客为中国读者.cn化着美国最新的科技资讯,大平洋两岸的“科技时差”大大缩短。虽信息鸿沟正逐步填补,风险亦慢慢降临。正如《移动互联消亡者及原因分析》一文中对于LBS签到之死的评价:
签到的兴起与没落,也是开发者、VC盲目追随与拷贝硅谷模式的结果。由于下一波移动应用会更深地介入本土生活与服务,简单同步硅谷模式、却不顾及本土用户真实需求的做法将更加不管用。
这句话对于企业2.0也同样适用。
在中国Yammer们面前摆着的大致有以下几座大山:
首先,文化差异明显,用户市场需培养。尽管在虎嗅的采访中,每一个企业都宣称中国有着成百上千万的团队需要他们的企业去拯救,但这仅是理论上的估值。Yammer之所以可以在美国盛行,得益于美国人精神文化里先天有平等、独立、开放的因素,哪怕在公司上下级之间,企业主和员工也可以进行相对平等的沟通,同时也乐意沟通;而且,从电邮开始,老外就已惯在网上办公。但在国内,即便是最为开放的互联网公司,但凡到了30人,公司的层级戾气便随之而生,更不要说那些有着10级、12层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了。开放、协作的网络社交形态在中国的企业中很难形成一种风气。
是,微博确实培养了用户“刷”与”@”的习惯,但微博更多的是以媒体的形态与需求出现的,当员工屡次登陆发现他(她)的“Yammer”中全无新鲜事时,很难继续使用下去。
其二,商业模式存疑。目前除了企业SNS模式外,还有一些企业2.0产品是针对的是团队协作而推出的。所采取的商业模式大致相同:在一定门槛(可以是人数、时间、管理权)之下采用的是免费模式,等超越门槛后需进行付费使用。但随着互联网团队的蜂拥而入,永久免费也许将成为趋势。
其三,产品门槛较低,巨头容易进入。中国互联网最成熟的气质就在于“微创新”你没商量,当企业2.0市场被这些团队培养得略微成形时,巨头的进入恐在所难免,随后的故事不必多言。
目前,企业软件2.0项目并非VC的“心头好”。Yammer被收购后,国内的企业2.0才逐渐的被人们所关注,但遗憾的是VC的寒冬期来了。目前除了纷享科技凭借着团队背景拿到了A轮融资外,其他公司均未获得融资。考虑到做一款ToB产品,需要的除了技术能力外,强大的销售、渠道能力亦为刚需,这时外部资金的补充成了一种必须。
玩家盘点
目前在企业2.0市场上的玩家,从团队构建上大概可以分为两派,分别是继承者与新平台。
继承者,指的是金蝶“云之家”,用友“企业社区”和北森公司推出的Tita。他们的特点在于对以往产品的继承和集成,主要通过新产品与过往企业中的ERP等系统进行合成及引导,来推动企业员工使用。他们的目标用户大多为大型企业、大公司大客户,上文中的“企业文化差异”无疑是其产品推广中的拦路虎。如金蝶微博更像现在的新浪微博,强调关注关系,这样的产品形态要求大的用户量去产生大的微博数,才能让这个社区看起来比较热闹,如何让评论者更有动力成为最大的难题。
在新平台中,目前在市场活跃的包括明道、tower.im、组织力和纷享科技等。这些团队均在20人左右(纷享科技目前规模在40余人),有着如团队执行力强、产品小而美、迭代迅速等十足的互联网气质。但细分起来,他们各自有如下特点:
明道:作为新平台中宣传力度最强的公司,能有财力打出广告,只因相比其他团队,明道还算有个可以依靠的母体——梅花网。在功能上,“明道企业社会化协作平台”可以理解为Yammer和项目管理功能间的集合,主打市场也是新平台中最广泛的,几乎包括各类企业,缺点也很明显。互联网从业者谢斌曾评价称“产品思路上,明道犯了一个几乎所有的产品经理都会犯的错误,贪多。”公司CEO任向晖表示,目前明道团队约有20人,公司注册用户13000,付费用户大约几百家,现阶段投入均来自母公司,但有计划独立融资。在今年希望在销售、和移动研发上有所作为。
纷享科技:目前新平台中唯一获得A轮融资的企业,创始团队背景也最为强大,为原新京报主管渠道的常务副总裁罗旭,与原网易主管市场的副总裁杨斌共同创办,其中罗旭任CEO,杨斌任总裁。相比Yammer,“纷享”更注重的是团队协作,特别是销售团队的协作,其目标客户是中小企业或大公司的销售团队。从产品上看,无论是web端还是移动端,界面均与微博十分相似,只不过还加入了指令、审批、上传附件、互动日历等功能,操作习惯上很符合微博的感觉。考虑到微博已深入人心,这款产品对于微博控来讲非常容易上手。目前纷享科技已入驻微软的第二期云加速项目,微软云在标准、加密等业务中的正规化,有助于其SaaS层面业务的展开。
组织力:公司创始人李昂达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相继完成本科、硕士学业后,进入IT咨询界巨头埃森哲工作。10年创建了组织力产品团队,目前公司约有20名员工,”我们的产品思路更多的是源于ning.com,考虑到不同组织对社区的需求不同,组织力包括了SNS和协同及知识管理平台”李昂达介绍到,由于产品思路的不同,组织力更多的是希望满足专业服务类机构、社团与俱乐部、传统企事业单位公工会的需求。目前团队正在寻求A轮融资以扩大销售能力。
Tower.im:一批电子科大的毕业生,没有光环般的背景。“我们就是屌丝,”公司CEO沈学良自嘲道,“我们只有13个人,之前做过外包,不追求大的盈利,也不追求VC,只要过好我们的日子就行。”。Tower.im是一款团队协作软件,简单易用,收费模式非常清晰:包含5个项目管理的产品收费20元/月,价格随着项目的增加而增加。此前他们还推出过设计管理软件designboard和团队工作日志软件Teamcola,让沈学良感触最深的是:“Teamcola从0到10000用户我们用了一年,但tower从去年底上线以来实现10000用户只用了一个月。”目前Tower的首批用户将迎来“免费试用期”的结束,续费效果如何将成为他们的指南针。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智能OA应用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玩法——理光SOP智慧应用平台
SOP智慧应用平台将以全新的智能应用和设计理念改变现在的办公模式,包括用户的操作习惯、工作流程、设备配置、服务支持等。
-
提升企业办公效率,不妨从办公文档自动处理开始
Adobe Acrobat DC致力于解决办公文档碎片化、效率低下的问题。实际效果又如何呢?不妨来看看TechTarget记者在试用过程的发现吧。
-
CRM战局升温 和创科技与钉钉共谋中小企业CRM
近几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CRM备受欢迎,这个逐渐“破冰”的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昨天,成立六年的和创科技(原图搜天下)宣布与阿里巴巴钉钉宣布结成战略合作,携手发力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
-
中小企业选择最佳NAS系统变得容易(下)
就在几年前,面向中小企业市场的网络存储(NAS)系统几乎不存在。但在今天,许多厂商推出了能满足用户需求而他们又支付得起的一系列有吸引力的中小企业NA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