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B数据保护之道:备份容灾路在何方

日期: 2011-12-20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如果你是一名中小企业的IT经理的话,你是否发现你所在企业需要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大?如果你已在这一领域从业5年以上的话,你会发现有一个明显的对比:在五年之前,IT部门所遇到的难题大多数是关于服务器方面的运算能力需求,但随着硬件的发展,尤其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出现,运算能力仿佛不再成为问题,取而代之却是由大量数据引发的存储、备份、容灾难题。

  就中小企业的现状看来,传统的备份容灾解决方案仿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为其需要特殊的设备、强大的技术、昂贵的带宽以及专业的管理人员,且不说最初的投入成本,就是后期的维护成本就让备受争议的IT预算难以维系。备份容灾解决方案诞生之初就是面向金融或大型制造业等市场的,虽然目前,备份容灾供应商已经注意到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并逐步开始从金字塔顶端逐步向下发展,但这些面向SMB的备份容灾解决方案真的就能满足SMB的需求,让其后顾无忧么?
  
  全球SMB灾难恢复信心普遍偏低
  
  欧美等国家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早,相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其中小企业的数据保护意识更高,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方式也更完备,理论上讲,其对灾难恢复的信心也应该更高,事实也是这样吗?

  Acronis全球灾难恢复指数

  据PonemonInstitute研究公司针对包括美国、香港、日本以及欧洲等13个国家各行业的3000多名IT从业人员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除德国和荷兰外,欧洲大部分国家和美国的中小企业对灾难恢复的信心指数普遍偏低。调查报告同时显示,影响SMB灾难恢复信心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即缺少对工具和资源的投资以及混合式环境下灾备较为复杂,并且对于利用新兴的云技术进行灾备仍存在顾虑。
  
  传统灾备方案与SMB契合度不高
  

  通过与亚太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对比发现,中国的中小企业似乎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并且影响更为严重。全球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预算难题,由于资金的掣肘,传统的备份容灾解决方案通常无法对中小企业的数据安全进行完善的保护。当中小企业在选购备份容灾解决方案时,常被问及RTO和RPO这两个问题,即最大能容忍的业务中断时间和数据丢失时间,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即使在采用了备份容灾解决方案之后,仍无法避免业务中断和数据丢失,这些解决方案只能尽可能缩短恢复时间和降低数据丢失时间。
  
  服务器虚拟化加大SMB备份容灾难题
  
  采用虚拟化技术的好处显而易见的,但其却给企业备份容灾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传统的备份解决方案很难对虚拟环境下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保护,备份性能大幅下降,如果对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10台虚拟机进行备份,服务器内部的CPU、内存以及网络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源争斗。
  
  并且,诸如VMwareStoragevMotion之类的工作负载迁移工具将使备份问题更加复杂,这些工具可让用户在共享存储位置之间迁移虚拟机磁盘文件,但存储管理员必须保持与这些随时可能迁移的虚拟服务器相关的备份实时有效,这无疑是存储管理员最为头痛的问题。
  
  云备份并不是SMB的“救星”
  

  采用云对企业数据进行备份容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理论上讲由于云所具有的易于部署、灵活扩展和按需付费等优势,对于饱受预算掣肘的中小企业而言,应该具有莫大的吸引力,然后事实并非如此。
  
  采用云端备份需要网络带宽做支撑,一旦遭遇突发状况,企业网络带宽是否足以保证数据能够快速得到恢复。除了带宽之外,还有一个云本身的问题,即安全性,如何保证在多租户状况下的数据安全。并且显而易见的是,采用云备份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管理复杂度。
  
  备份容灾必然走向融合
  
  对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服务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是否容易使用、具备成本效益与弹性,以及其是否能够快速实施,立即产生正面影响。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正是因为拥有这些优势,所以能够迅速被人所接受,因此前景看好。备份和容灾解决方案必然也会走向融合,原因无他,一个能够集中,并且易于使用和管理的解决方案才是中小企业的关键诉求点。
  
  从目前的供应商市场来看,一些厂商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且某些产品已经具备了以单一解决方案应对实体、虚拟及云端的管理能力。如Acronis最新发布的Backup&Recovery11备份容灾软件,其不但具备了对实体、虚拟、云端以及混合环境下的单一管理能力,并且还初步实现了将备份和容灾两套解决方案进行融合,使之可在同一管理平台下进行管理。
  
  随着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必然将改变现有的备份市场格局,传统的备份解决方案越来越难提供这些复杂环境下的数据保护与业务连续性需求,必然迫使备份方案供应商采用的新的技术。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备份、容灾两套解决方案并行状态将继续保持,而这种情况明显不符合中小企业的数据保护需求,其必然将走向融合,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下进行管理。总的来说,针对数据的管理必然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将复杂变为简单,减少由于人工所带来的误操作,以更加高效、安全地对数据进行管理,这才是企业的根本需求。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