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ERP血泪史 成功关键还在管理

日期: 2012-02-12 来源:TechTarget中国

  每个地产企业选择要上ERP系统,肯定有企业本身最迫切需要通过IT手段解决的问题。有从财务角度为出发点的,有从业务角度为出发点的,也有以办公及内部管理角度为出发点的。

  不管以什么为出发点,企业管理者第一反应就是要上一套整体ERP系统,然后就抛出ERP选型的问题,让国内外各大ERP厂商轮流宣讲、出解决方案、招标、签合同、开始实施。

  项目实施到最后,大部分企业感觉到ERP的应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ERP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于是乎下面的“感慨”、“抱怨”油然而生:

  1、业务流程无法在系统中完整应用,总是要线上走一半,线下走一半,最终发现比旧有的全手工模式还要复杂,原来线下走一直很顺利的流程,怎么一搬到线上就发现总是存在
这样那样的问题,走的不顺,上了ERP后还不如原来效率高。

  2、上ERP之前想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用系统都解决不了,还得通过管理制度强化, 通过人为监督,跟不上系统没什么区别,问题依然存在。

  3、很多需求签合同之前都觉得没有问题,实施阶段才发现处处受阻,实施方一会说超出合同范围,一会说涉及软件底层平台无法改动,一会又说开发量太大影响项目周期。总之为了上线任务只能是妥协妥协再妥协,系统上线后业务人员反馈操作繁琐复杂,人性化太差。

  4、之前很多需求都没有经过严格推敲和业务实际操作,仅停留在想法阶段,实施过程发现无法落地,导致需求一变在变,项目迟迟无法上线,即便上线也总是觉得还是与实际业务结合不紧,业务人员使用积极性不高。

  相信这种血泪史,让上过ERP的企业总结起来还有很多很多。

  个人认为企业做ERP选型也好,实施也好,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系统本身,并不是选择哪个厂商的ERP系统,更不是简单的说“A公司的系统好,B公司的系统不好,选A一定能成功,选B一定不行”。

  而是企业自身的需求有没有梳理清楚,想解决的问题和想要达到的目的有没有明确,各条业务线的业务流程业务协作模式有没有顺畅,企业内部自上而下有没有变革的决心和动力。

  换句话说,企业自身要多问问自己做好准备了吗?时机成熟了吗?

  要想让ERP发挥最大的效果,为企业起到最好的助推效果,个人认为在选择ERP之前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把企业上ERP要达到的目的、效果、业务需求、业务流程、业务管理模式梳理清楚。

  二、要选择一个能把控全局有充足经验的CIO。

  打个比方,把ERP系统比作一辆汽车,想让汽车发挥最大的效能,除了选择汽车外,还需要把路修通畅;并选择一个好的驾驶员。

  先说第一点:理顺企业的管理和流程就好比把道路建设的畅通。光想着选奔驰还是宝马还是法拉利,如果每天行驶的道路十分拥堵,行驶速度上跟普通的轿车没有本质区别。再好的车也体现不出应有的效果。同样企业需求、流程、管理如果没梳理清楚,就像这拥堵的路段,处处设卡,选择再强大的ERP系统也体现不出效果。

  再说第二点:选择一个优秀的CIO,就像给跑车选择一个优秀的驾驶员。买来法拉利赛车,结果找个开大公交的司机,那驾驶起来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从ERP选型到ERP实施,其实不单纯是选择什么平台、什么软件的问题。IT系统只是工具,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管理”!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

  • ERP改变你的IT哲学

    我第一份真正的IT工作,是担任一个大型的,复杂的ERP实施的项目经理。当时我以为我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ERP。

  • 联合国的首席技术官:创新和网络犯罪

    将业务和IT目标相结合,对于任何CIO都是艰难的工作。而作为联合国的CIO,有17个目标,其中包括“结束一切贫困”,是更大的挑战。

  • CIO新选择题:SAP还是Oracle?

    ERP的实施最终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事宜,比如风险、可扩展性、成本和时间等。在SAP和Oracle之间,谁的表现更胜一筹呢?

  • 五大实践助推企业云ERP部署

    与传统ERP相比,ERP云服务提供了大量灵活的、易用的安装设置,且不会增加成本开销。此外,ERP云服务还可提供适用于所有业务类型的功能,从而满足企业多业务、跨地区的高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