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预测】IoT难题TOP3:收入、数据、延迟

日期: 2017-01-12 作者:Sharon Shea翻译:杨旭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过去一年里,物联网的增长突飞猛进,许多人都不知道未来12个月它会带来什么。行业专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物联网提出预测。

物联网预测1:寻求经常性收入

“客户的体验和参与将推动业务发展,”LogMeIn物联网战略总监Ryan Lester说, “IoT产品公司将更少依赖于初始设备采购,同时有更多的经常性收入、订阅和上市销售机会。”

DSP Group的CTO Lior Blanka表示,物联网将继续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语音技术。

“亚马逊的Alexa和谷歌的Home Assistant只是开始,”Blanka说, “所有主要的玩家都将努力将这项技术整合到他们的产品中。他们将重点关注自然语言处理和清晰度,你会看到更多的关于实现用户与其设备之间的双向语音通信的清晰度算法和芯片组。

“明年将会看到物联网解决方案在大量产品类别中的普及,这些产品类别通常不包括技术或连接功能, ”Intelligent Products Solutions公司总裁Mitch Maiman表示,“但是,并非所有的方法都将获得显著的价值并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期待看到新的玩家,但也会看到许多初创公司半途而废。这个领域的竞争是昂贵的,有很多想法缺乏足够的价值来消费者参与。”

如常用的统计数字所示,10家公司中有9家在运营的前四个月内就会出现问题。因此,goTransverse总裁Michael Beamer知道,公司必须从一个清晰的货币化角度出发,特别是在物联网领域。

Beamer说:“那些还没有想出如何为这些新产品和服务开账单的公司会落后于已经有所准备的公司。没有相应的市场战略,已经做好的准备工作只能成为空洞的蓝图。对于希望在竞争激烈的IoT领域取得胜利的公司而言,找出可行的模式、阐明投资回报(ROI),以及了解IoT计划对整个业务产生的影响,将变得至关重要。”

Taoglas联合首席执行官Dermot O’Shea说:“设备出货量的增加意味着成本将继续下降。因此,更多的商业计划将具有财务意义。这是一个很大的热门行业,投资者正在努力争取最新和最大的物联网机会。 ”

IoT预测2:数据湖将被耗尽

麦肯锡公司在今年早些时候占据了新闻头条,其估计从物联网收集的数据中有1%从未被使用过。后来的评估显示该数据有所增加,但它本不应该存在。物联网的承诺取决于其数据——那么,什么会让这些数据变得更有用和更易消耗?

Basho Technologies公司的CEO兼总裁Adam Wray建议,首先,组织停止让数据湖捆绑数据而禁止径流。 “摒弃以数据湖为重点的方法,组织开始将大部分投资转向实施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使数据在生成和产生业务流程的地方得到利用:边缘。在未来几年,这种转变将被理解为十分有预见性的,因为,在从数据中获得价值上,边缘分析和分布式策略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Morey公司的CTO Rich Catizone进一步认为端点的数据是增加智能的机会。

“如果你可以在端点处采取行动,而不是将数据从云端移到网关,你就可以在数据收集和存储方面节省时间和金钱。这也为机器或‘主动’学习的激增奠定了基础,”Catizone说,“一旦我们的设备更加基于点对点而不是客户端到服务器,它们就可以开始集体跟踪实例,通过自动纠正自己的行为使自身变得更聪明,最终为我们带来新的和新颖的洞察。”

NetApp公司的CTO Mark Bregman预测,如果使用开放平台,这种边缘智能将真正腾飞。 “开放的平台为数据保护和管理服务提供了一种集成和简化的访问,并支持数据建模和分析的新方法,这将超越我们迄今为止所取得的进步,”Bregman说。

IoT预测3:延迟是敌人

“互连对于即时访问网络、云和在多应用环境中的工作变得非常重要,这些都将促进IoT的成功,”Equinix全球垂直战略和营销副总裁Tony Bishop说,“变得越来越多的实时IoT应用程序将导致性能和延迟问题的产生。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机器到机器交互中的端到端延迟减少到减少机器到毫秒。”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Citrix Workspace Services的CTO Christian Reilly认为,网络必须随着时代发展。

“新的设备和工作流程将扩大现有系统,”Reilly说, “2017年将是关键的一年,为了适应设备和数据的组合,网络将变得更聪明。”

BoldIQ公司总裁兼CEO Roei Ganzarski在他2017年的预测中发现了值得怀疑的地方:“未来几年内,智能设备的整合工作还远远不够。因为性能较差,由此产生的新闻和媒体报道较少。因此,实现部署将比人们预计的要慢。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