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为信息社会做准备之:为什么要研究信息社会?

日期: 2011-09-14 作者:张新红 来源:TechTarget中国

  2009年上半年的一个周末,一位在县里任公安局长的朋友来看我,谈到他正在北京参加一个培训班,说感触很多,收获很大,心里有底了,但压力也增大了。最后留给我印象极深的一句感慨:“现在的官儿真是越来越不好当了”。后来从相关报道中了解到,那时公安部正组织全国基层公安局长参加越级培训,三个月培训六期,每期十天,共有3000名县级公安局长参加了轮训。培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基层公安局长的五大能力:规范执法能力、基层实战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

  事实上,适应形势变化亟须提高多种能力的又何止是公安局长们。每一位政府官员、每一位企业领导、每一名普通公民都面临着同样的选择:形势确实变化很大很快而且不可逆转,要么适应,要么被适应。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个人生活、企业生存,还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甚至影响到了国家安全、国际秩序。于是,就有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变化的根源在哪里?变化的走向如何?变化的规律能否被掌握?如何适应乃至引导这种变化?

  2010年7月30日,《走近信息社会: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0》正式发布,为上述迷团揭开了面纱,并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份报告对信息社会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套信息社会测评指标体系,对中国和各地区信息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定量测评,并初步得出了一些研究结论。报告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中国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加速转型期。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诸多的不适应,都与社会转型密切相关。能否适应并引导变化,关键取决于是否为信息社会做好了准备。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信息社会发展的,我回答说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于2005年正式成立,其研究的主线就是信息化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那时起我们一直都在为信息社会研究做着准备。正式启动“信息社会测评研究项目”,大约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上述报告仅是关于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现状的初评报告和主要结论。报告发布后,有关领导和专家鼓励我们进一步完善后出书,以期使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效用。后我们又用了近半年的时间,进一步完善了理论框架体系,并配合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活动,丰富了专栏及案例内容,于是便有了本书的出版。

  为什么要研究信息社会?

  粗略地看,研究信息社会至少有三个理由:

  其一,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而我们对它还知之甚少,有太多的谜团需要破解;

  其二,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新旧矛盾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诱惑与陷阱多多,稍不留神就会找不着北;

  其三,一定会存在通往信息社会的最佳路线图,找到它就可以少走弯路,少摔跟头。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规律是:先是新技术的出现,然后是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接下来是技术与产业创新扩散,进而引发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最终促成新的社会型态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正如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一样,信息革命也正在引领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技术革命与人类需求变化自然藕合的必然结果。工业社会进入后期之后,其带来的环境破坏、资源紧张、贫富分化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转而寻求新的发展方式,而信息技术的突变恰好适应了这种需求,并因其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而大行其道。二者的结合可谓是天造地设,水到渠成。与现代信息技术同时代崛起的现代生物、纳米、航天、海洋等技术虽然重要,却不具备信息技术的高渗透和全覆盖等特征,分别可以成就一大产业,却无法全面改变社会结构和生产力属性。同时,这些技术能渐成气候,本身也得益于信息技术。因此,新的社会只能是信息社会而不能是生物社会或其它。

  经意与不经意间,我们都能听到信息社会日行日近的隆隆脚步声:

1946年,世界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爱尼克(Eniac)在美国问世。
1982年,微电脑开始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1993年,互联网开始商业化运行。
2003年,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2006年,联合国将每年5月17日确定为“世界信息社会日”。
……

  从一些技术专家和未来学者意识到一个新的社会即将来临的那一刻起,关于信息社会发展的种种争议就再也没有停止过,迄今也没有多少得到公认的结论。仅在如何给这个新的社会起个恰当的名字方面,后工业社会、网络社会、知识社会、新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等都曾经受到过热捧。在起点的确认方面,大家现在基本上认可工业社会是从1769年瓦特申请蒸汽机专利算起,但确定信息社会从哪里起步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我们相信信息社会不是工业社会的高级阶段,而是一个与工业社会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社会形态,那就必须在特征判断方面给出明确的答案。

  与工业社会发展进程一样,信息社会也不是一天内就建设完成的,而且也不可能所有国家都能同时一步跨入信息社会。那么如何划分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并准确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位置?工业社会存在了200多年,这方面的争论也持续了200多年。由此观之,我们似乎也不能指望对于信息社会人们很快就能达成共识。还有更多的问题在牵动着更多人的神经: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如何?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准备?哪些国家和地区、哪些企业和个人能在信息社会发展中受益并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所有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这反映了关于信息社会理论研究的滞后。所有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议与探讨,最后都会指向一个目标——测评标准的设计。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难题。

  对于中国而言,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信息社会发展规律更具有现实意义。我国《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目标是“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距离信息社会的目标还有多远?为实现目标我们应该如何准备?这此问题都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和判断。我国是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全部完成的基础上开始信息化建设的,目前正处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加速转型期。这一时期,既是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突显期。在转型过程中,新的需求不断涌现,而旧有的体制、观念、方法、思路仍在延续,问题、矛盾、冲突、对抗会集中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中会遇到一系列难以理解、看不明白的“怪现象”,政府、企业、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对现状与趋势的不同认识会产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应对,最终导致不同的结果。加强信息社会理论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于是,我们试探着开始了“信息社会测评研究”项目。我们期望此项研究能瞄准四个目标:一是理论探索——逐步形成信息社会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二是数据支撑——构建一个长期、实用的信息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三是测评分析——定量测算信息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国际、地区间的比较分析,准确判断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和所处位置;四是决策支持——通过指标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既能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也可以为企业、个人发展起到点导向作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张新红
张新红

国家信息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