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日期: 2012-02-09 作者:黄培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推进两化融合是我国的重要国策。“十二五”期间,国家工信部提出要全面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无疑,利用信息化来全面武装企业,支撑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制造企业在实际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难点。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认为,制造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中主要的难点包括:

  1. 理解问题

  虽然已经有诸多的政府领导和专家对两化融合的理念、策略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发表了演讲等。但是,广大企业对“两化融合”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的产品特点和管理模式制定推进两化融合的具体方案,并不清晰。

  2. 动力问题

  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是制造企业。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内在动力不足。这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除烟草、石化等垄断行业之外,中国各制造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的利润率不高,因此,企业的投资能力有限;第二,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使能要素,信息化应用对企业竞争能力的价值,大多数时候是间接的,并不是说企业只要应用了信息化,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就能立竿见影得到提高,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因此,在大多数企业当中,信息化投资的优先级要低于扩建工厂、招聘优秀人才、购买设备等投资;第三,很多企业已经应用了不少信息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收到很大的效果,因而制约了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积极性。

  工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建设,的确有来自市场竞争、客户要求和监管部门等方面的压力。但是,整体上,工业企业对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事实上,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市场极不平衡。真正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资比较大的,主要是央企,尤其是垄断行业的企业,以及军工企业。外企在信息化投入方面基本与其全球总部统一。一些大型企业在发展到较大规模之后,随着组织架构越来越复杂,管控难度日益加大,因此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较大投入,而广大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动力和投资力度严重不足。

  3. 推进方式问题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中国企业的推广应用,是作为一种新技术,来推动企业应用的。信息化厂商的概念营销,往往使得很多企业在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就上了很多信息系统。然而,由于信息化厂商商业利益的趋势,往往他们他们向企业宣传的,要高于其信息化系统实际的功能,所以造成很多半拉子工程,面子工程,一些信息化的“典型用户”实际上并不典型。

  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是主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但是,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长期以来却是外因推动为主,这种方式造成很多企业信息化应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盲目推广单元信息技术造成诸多信息孤岛,很多企业买了ERP,实际上只用了财务加进销存,生产计划到执行这条主线用不起来,信息化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不同,信息技术要真正融合工业企业,需要充分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和管理模式,尤其是ERP、PLM这类管理平台软件。然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国外软件和产品和实施服务价格较高,一般企业消费不起;同时,一些企业由于实施应用的问题,买了高价的国外软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而国内一些软件厂商的做法是把软件作为产品卖给企业,不愿意为企业做很多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实施服务与二次开发,造成企业应用效果不佳。这些问题,造成企业不仅不能实现两化融合,而且造成“两化鸿沟”。

  4. 技术问题

  相对与其它行业的企业,工业企业的价值链最为复杂。从产品的研发、工艺到制造,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组织生产、控制质量到产品交付与售后服务,从设备管理、生产自动化控制到能源、安全管理,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十分复杂,而又具有很强的个性。因此,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信息化厂商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从主机系统发展到PC,从单机应用到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应用,信息化软件系统的架构从C/S到B/S,再到今天的云计算模式,交易模式从传统的交易发展为电子商务,物流运输有自主完成到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工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信息技术发展又极为迅猛。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多变的环境下,工业企业要想真正实现两化融合,从技术角度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5. 实施方式问题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缺乏规划,信息化建设头痛医头,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支持不足,企业信息化部门在企业中地位不高。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信息化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是局部的,分散的,因而取得的效益是有限的,“IT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十分普遍。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各级政府和信息化、自动化厂商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真正构建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大力扶持两化融合服务企业的发展。

  工业企业应当认识到推进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技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支撑企业运营的全局出发,提出全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各级领导从自身的岗位职责出发,从企业高效协作的需求出发,提出需求。再由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与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共同协作,在此基础上梳理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明确企业的信息系统架构,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需要企业从上至下,真正理解信息化,懂得如何让信息技术“为我所用”,并建立一只既懂业务,又懂IT的信息化队伍。企业需要真正让CIO有职有权,而企业的信息化委员会,应当真正行使职能。两化融合的范畴,比制造业信息化要更为广泛,因此企业也应当在产品信息化和装备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管控一体化,以及节能减排,实现循环经济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各级政府应当首先根据各地工业发展的产业特点,企业发展格局和信息化基础来制定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发展规划,而不能打着两化融合的牌子推工业化。应当有针对性地组织两化融合现状调研,遵照有关规范建立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同时,在建立两化融合推进专项资金项目,扶持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同时,加强项目监管和引导,通过专业的两化融合服务机构,来帮助企业制定两化融合规划,进行两化融合项目选型和监理。

  信息化厂商则应当建立开放的、集成的、平台化的软件体系构架,完善自身的实施方法论,真正帮助制造企业解决两化融合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制造企业长期的合作伙伴。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黄培
黄培

相关推荐

  • 制造商、技术和第四次工业革命

    预计到2018年,为实现业务和产品数字化转型,全球企业在技术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将会超过1.1万亿美元,其中离散制 […]

  • 自动化系统来袭 IT准备好了吗?

    自动化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汽车行业,工厂任务的80%都是自动化,因为任务的重复一致,可以利用自动化系统, 而手机和电子行业的产品发展迅速,只有10%的工厂任务可以使用自动化系统。

  • 测试发布文章

    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

  • 中小企业转型思考:域名有多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域名也成为了一个品牌的象征以及企业展开营销推广活动的基础,毕竟线上与线下世界紧密交织在一起。坚实的域名给中小企业带来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今天的中小企业和客户关系维护来说,这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