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下)

日期: 2009-08-11 作者:QC 来源:TechTarget中国

  4 成功实施商业智能的对策

  基于上述对BI系统应用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到,BI系统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系统与业务脱节、实施者存在贪大求全的错误思想、企业对基础信息的不重视以及操作复杂等的方面,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建议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4.1 关注核心,避免与业务脱节

  企业实施商业智能项目,并不是分析工具和分析引擎越多越好,应筛选对企业最适用的模块并加以定制化。商业智能要想大做小,从最迫切的业务入手。先把最紧要的业务管理起来,以便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做出最佳决策。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逐渐增加商业智能系统继续对其他业务进行决策分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避免商业智能与业务脱节是保证商业智能成功实施并获得良好应用的关键所在。商业智能项目应以业务驱动而非IT驱动,也就是说应该由业务部门的需求主导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商业智能项口的设计、规划和实施应当从了解商业、商业流程,理解商业运行模式开始。但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业务人员的水平经常不足以达到提出企业未来的管理模型架构,因此,若出于这样的同题,企业应该给予IT部门绝对的权威,让它有权要求业务部门配合IT部门共同协商提出需求模型,以尽量准确地把握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而对于IT人员,则可以考虑以F建议去更好的了解和适应终端用户的真实需求:其一,选择灵活的、动态的商业智能技术,以应对业务环境不断变化的挑战;其二,参考商业智能厂商的行业模版,从中获得同类企业的应用信息;第三,基于统一的灵活的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第四,确保获得干净的、准确的原始数据。

  4.2 独立业务规则模决,构建业务规则引擎

  业务规则(Business Rules)是所有绩效管理系统(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和商业智能项目的核心基础。在业务规则的基础上,报告生成系统能够自动解释数据,为特定目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s),并为解决问题提供建议。

  在很多前期的商业智能系统中,业务规则通常是设定在数据仓库的ETL过程中,或是在设计一些特定的报表时被编码在商业橱能工具里了,也就是说,业务规则是包含在应用程序内的业务逻辑中的。每当需要更改规则的时候,这种嵌入了规则应用程序都需要修改应用程序代码,这就加大了定制和扩展的难度。而如果将业务规则从应用程序中独立出来,可以使分析员能够描述独立于应用程序逻辑的处理规则。这种独立规则模块的方法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业务规则对使用者是透明的,有利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尚无规则并发现问题;其次,便于在商业智能设计、实施和使用过程中进行业务规则的不断修正;第三,能避免大量的冗余,以及更新过程中大星的复制工作;第四,能够实现跨部门的、企业层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能够实现对业务规则的统一定义,避免歧义,从而提高效率。

  在独立规则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构建业务规则引擎。业务规则引擎足业务规则的一个独立的业务逻辑构件,它能捕获商业活动或者业务流程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业务中;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专家系统”,可使用业务规则引擎来分析一个数据集,从中得出某个(些)论断。业务规则引擎在功能上的主要好处在于:首先,在可变性情况下业务策略或规则的客观化,这种情况下将业务规则标注插入应用程序代码或业务流程流中;其次,规则引擎用于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表达规则的语言;第三,规则引擎用于运行规则的执行环境;最后,它允许用户创建和修改业务规则的工具。

  4.3 整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

  以往,商业智能主要是关注那砦比较容易获取的数据,即以流程为核心的结构化信息——存储在内部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文本。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还有更多的业务信息存在于非结构化的数据源中,例如像客户呼叫记录、分析报告等信息都存在于ERP、CRM和财务软件之中。

  据META Group估计,平均70%的企业信息资产是非结构化的形式,这些数据对企业发展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市场的整体表现以及竞争对手的表现等。由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形式与结构化数据集成难度很大,使得非结构化数据的使用价值受到限制。因此,企业越来越需要一种统一的商业智能平台来挖掘、分析和利用所有这些信息,解决各种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数据信息的采集、管理、利用、传递和增值,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纠结构化数据的商业智能环境中,以此来实现企业内容价值链的最优化。

  4.4 增强数据可视化功能

  商业智能市场的火热反映出企业对有价值信息的渴求,而其实本质上,企业需要商业智能做的是透过数据提供出对市场环境和企业运营管理的一种洞察力,一种基于对过去历史数据分析的预测能力。当前,数据可视化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业务与IT的日益结合带来的非IT人员理解、应用IT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数据可视化技术本身可以带来的智能分析和调查的高效率。数据的可视化功能应能以图形的方式对数据和数据间的关联进行描述和展现,并运用关联分析、网络分析、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空间分析等图形分析方法发现和揭示数据中隐含的公共要素和关联,帮助客户将大量、未知质量、低关联、低价值的信息转化成少量、易理解、高关联性、可操作的洞察力。

  4.5 重视非技术因素和策略

  商业智能实施的成功与否,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外,还需要重视非技术层面的因素和策略。

  首先,要明确系统需求,确定系统目标。企业在准备应用商业智能系统之前,需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商业智能系统的阶段?企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商业智能系统是否能够解决?商业智能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效益的分析?在财力上企业能小能支持商业智能的实施?实施商业智能的目的所在,到底为什么,系统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和达到哪些目标?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同时,将分析结果写成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正式书面报告,从而做出是否实施商业智能项目的正确决策。

  其次,要完善企业信息基础和项目管理体系。商业智能本身是企业在信息化具备一定基础的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管理方法。企业的信息基础是商业智能导入后的正常运作的前提,只有做好了信息的基础工作,商业智能才有了基本的运行平台,如果企业的数据库等基础工作没有到位,商业智能方面的投资再大,其结果也只能是徒劳。另外,企业在商业智能应用过程中还必须从系统工程和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主要包括:制订明确、量化的商业智能应用目标,进行商业智能等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引入企业管理咨询,进行商业智能项目需求分析,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实行业务流程重组,实行商业智能项目监理制和实行商业智能项目评价制等。

  第三,要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培训也是成功实施商业智能系统的重要因素。商业智能项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人们对商业智能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通过培训不仅要让用户的各级管理人员明确什么是商业智能,商业智能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哪些变化,同时还要他们明确实施商业智能后各个岗位的人员如何进行新的工作方式。

  5 结 语

  实践证实,商业智能系统正逐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把面向未来竞争的利剑,推动着企业管理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商业智能也是一个年轻而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商业利益的强大驱动力将会不停地促进它的发展,每年都会有新的商业智能的理论和应用问世,随着商业智能应用的不断深入,企业还将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等待我们去深入探索和研究。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QC
Q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