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选型要注意哪些技术问题

日期: 2009-11-02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有关于CRM选型的文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从功能或者规模等宏观的角度上进行考虑,而很少有文章说在CRM选型中技术的重要性。确实,CRM实现框架在选型中可能不怎么重要,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若没有考虑技术方面的问题,则企业很可能会无功而返。

  笔者下面就谈谈在CRM选型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技术问题。对于一些普通的技术型问题,如数据的备份、数据并发访问等等这些内容笔者不做过多阐述。笔者今天要谈的技术问题,是那些大家比较容易忽视的,但是又是很实用的技术。

  一、CRM能否支持跨平台技术?

  前不久,微软盗版操作系统大王洪磊被抓,这给很多CIO比较大的震动。很多人都认为,都是微软“先养鱼,等鱼养大了再收网”的一种策略。我们先不管微软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微软盗版打击力度的加强。相信不久的将来,这股风迟早会刮到各中小企业的头上。况且,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接到了微软的“恐吓”电话。

  其实,这也给我们CRM软件的选购提了一个醒。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若CRM软件只支持微软的操作系统平台的话,则我们在使用CRM软件的同时,不得不还要支付昂贵的微软操作系统授权费用。而这个支持,可能远远大于CRM软件的支出。

  另外,若我们现在使用只支持微软操作系统的CRM软件,以后我们若想把操作系统从微软的操作系统转换到Linux等开源的操作系统的话,会遇到比较大的阻碍。如需要重新部署CRM软件等等。

  为此,现在既然有这个预兆,则我们在CRM选择的时候,就需要注意,最好能够选择跨平台的CRM软件。即除了能够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上实施,而且,还可以在Linux等其他的操作系统上运行。幸运的是,现在很多软件公司已经看到了企业这方面的需求,纷纷的在开发一些Linux平台上的应用软件,包括客户关系管理软件。

  在选择跨平台的CRM应用软件时,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都必须支持跨平台。有些软件公司,他们虽然意思到未来CRM软件跨平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现在可能只是在服务器上支持Linux等非微软的操作系统,而客户端的话还没有支持,只能够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上运行。而我们需要的是服务器与客户端都能够在Linux上运行。所以,在选型的时候,不要被软件提供商所蒙骗,对于这方面需要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是需要注意现在版本的CRM软件,所有的功能能否在Linux下一一实现。现在虽然有不少的企业,宣称他们的软件能够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平台。但是,毕竟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过程,有些功能在微软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在Linux平台上无法正常运作。所以,我们需要让软件公司保证,所有的功能在Linux操作系统上都能够运行顺畅。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很多跨平台的应用软件都是利用JAVA平台进行开发的。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开发的应用软件,有一个缺陷,就是比较占用内存。特别是在系统登陆的时候,若配置不高的话,则可以明显觉得系统登陆的速度比较慢,而且登陆过程中其他应用程序相应比较缓慢。这在选型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

  二、CRM能否支持浏览器/客户端模式?

  在CRM软件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第二个技术因素就是能否支持浏览器/客户端模式。传统的应用软件,基本上都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也就是说,在用户主机上,必须要安装客户端软件才能够访问CRM服务器。这种软件模式有其先天性的不足。

  一是不方便升级。若需要对CRM软件升级的话,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不仅要对服务器端进行升级,而且,要对每个客户端软件业进行升级。这个维护起来的工作量是非常庞大的。而若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话,则只需要对服务器进行升级即可,不需要为每一个客户端一一进行升级。

二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不能够支持一些比较时髦的功能。如现在在客户分析用的比较多的漏斗分析模型,他就需要浏览器/服务器技术的支持。若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下,不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色彩显示。这是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的一个漏洞。

  三是不方便远程访问。若我们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的话,远程访问会比较困难,速度会有明显的减慢。但是,若能够采用浏览器/客户端模式的话,则这方面会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速度上,会比较快。

  正式由于如上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CRM选型的时候,最好能够考虑这方面的需求,尽可能的选择支持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CRM应用软件。

  不过在这方面考虑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陷阱。

  一是因为很多软件公司都是从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起家的,他们在向浏览器/服务器端模式发展的时候,并不是做的很好,有些甚至还在转换阶段。所以,有些客户段/服务器端模式下应用的不错的软件,在浏览器/服务器端模式下,还不能够完全实现。这是企业在选择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CRM应用软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是其浏览器到底支持哪些牌子的浏览器。现在浏览器有很多牌子,有微软的,有开源的Mozila,现在谷哥也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若CRM应用软件所支持的浏览器越多,很明显,我们在后续的部署会更加的灵活。特别是我们要把微软的操作系统升级到Linux等其他的操作系统上去的话,会更加的容易,不会受到CRM软件的束缚。所以,我们在选择CRM软件的时候,要注意,浏览器的种类对CRM软件的约束。

  三是要注意浏览器补丁的升级对访问CRM服务器的影响。使用过微软IE浏览器的人,大概都有这个经验,有时候经常会遇到因为浏览器版本不符导致的软件运行问题。故,我们在CRM软件选型的时候,若我们现在的时浏览器/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的话,则也需要关注一下,由于浏览器升级给服务器访问所带来的困难。

  三、CRM是否提供了足够多的接口跟其他系统进行有效集成?

  现在企业使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越来越多,CRM软件往往不是第一个进驻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项目。如有不少企业,在部署CRM软件之前,可能在企业中已经存在了OA、财务管理软件、ERP等信息化管理软件。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些软件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集成呢?如CRM软件中的相关信息如何在OA软件的公告板上自动展示呢?若需要手工的去更新相关的信息,则无疑会增加很多的工作量。

  所以,从减少重复性投资的角度出发,企业在选择CRM软件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项目集成的问题。而不是等到CRM项目实施完成后,再来考虑这个头疼的问题,那时候,就显得有点晚了。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在选择CRM软件的时候,最好能够选择哪些有统一解决方案的软件。现在有些软件公司已经考虑到信息化管理软件集成的问题,所以,在软件中集成了相关的功能。如现在的ERP2软件,在原来的ERP软件的基础上,集成了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流等管理模块。企业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能会实施除客户关系管理之外的其他模块的话,则可以考虑选择这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这可以避免后续项目集成的烦恼。

  二是若在已有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情况下,选择CRM软件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其后台的数据库是否是同一个品牌。一般来说,项目集成也可以通过数据库数据同步来实现。而同一个牌子的数据库之间实现数据同步的话,相对来说要简单许多。所以,我们需要考虑我们所选择的CRM软件,其所支持的数据库系统是否跟现有的数据库系统一致。这不仅可以减少维护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更方便的实现数据的同步,从而实现项目的集成。

  三是考虑CRM软件是否提供了一些接口。有些CRM软件会提供一些接口,以方便跟其他软件进行有效的集成。如知道有一款CRM软件,其提供了标准的客户信息、订单信息等接口。只要符合固定的格式,则就可以方便的把ERP系统、订单管理系统中的客户信息、订单信息同步到CRM软件中去。所以,我们第三步就需要考虑,CRM软件是否提供了类似的接口,以方便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

  • 人工智能(AI)离你还有多远?

    AI正在影响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IDC在最新的一份白皮书中提到,AI可能会减少5%的工作岗位,而49%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受到AI的影响。

  • CRM战局升温 和创科技与钉钉共谋中小企业CRM

    近几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CRM备受欢迎,这个逐渐“破冰”的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昨天,成立六年的和创科技(原图搜天下)宣布与阿里巴巴钉钉宣布结成战略合作,携手发力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

  • 销售易史彦泽:用移动智能化CRM解决“销售不易”

    Salesforce以全新的商业模式SaaS改变了整个行业,已经成为CRM2.0时代的代名词。而销售易则借助移动、社交、云等新技术合力成为移动CRM的领军企业。

  • 落地中国的微软CRM有哪些亮点?

    上周,微软正式宣布旗下CRM解决方案进入中国,据了解,微软CRM云生产力解决方案是以运行在基于微软云技术的Azure云平台上的微软Dynamics CRM 2015产品为核心,深度整合Office 365、SQL Server等微软自身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