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齐:做中美信息产业的桥梁

日期: 2009-12-17 作者:姜家齐 来源:TechTarget中国

  美国信息产业机构(USITO)是在美国商务部的支持下,由美国电子行业协会(2009年,该协会与其他三家协会合并成立美国高新技术委员会)、软件与信息行业协会(SIIA)、美国通信行业协会(TIA)三家美国最主要的信息技术产业协会,于1994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联合组建。1995年10月18日,USITO在北京正式设立代表处。机构以促进中美两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商务往来和技术合作为宗旨,积极鼓励与推动美国信息产业界参与中国的信息产业建设。机构在中美信息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家独立的、非盈利的会员产业协会组织,代表有5000多家信息产业的相关公司的5所大型美国产业协会及近50家公司。我们有幸邀请到美国信息产业机构总裁、首席代表姜家齐博士为我们介绍机构的历史发展与工作内容,同时也请姜博士为我们解答了电信业方面的发展情况。

  电信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政策性非常强

  记者:有资料显示电信行业不是您的本行,请问您是如何进入电信领域的?

  姜家齐:其实电信应该算是我的本行,而且我还是很老的电信行业人了。我进入电信行业的原因很简单,我的专业是理论数学,1979年之前在大学任教, 以前我在大学做研究的时候发现,全世界能够看懂我所写的东西的人不到100个,觉得有意思的大概不到10个,于是1979年我改行了,1980年我就到了贝尔实验室,加入AT&T,正式进入电信业工作。我先做程序设计员,从基层工作开始做起。

  记者: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概念提出的时候,您在从事什么研究?美国的电信业是如何发展的?

  姜家齐:这个概念提出的时候我就在美国,当时我做电信工程师,也是电信的主管。这个是当时的参议员、后来出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提出的,他是克林顿的副总统。这个定义有很多,最主要还是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宽带的普及化,另外一个是应用的现场化。

  美国的电信业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我进入电信30年来,发现中外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电信的法规,一直受到电信技术进步的冲击。其实在1980年,甚至更早之前,美国的电信业就已经收到了很大的冲击,他们发现电信作为一个基础的行业,传统上很多观点都是错的,或者说是不合适了,由于科技的进步。过去认为电信行业是一个自然垄断行业,只能由一家做,最好是一个完整的电信系统,别人不能加进来。但从60、70年代开始,美国就有人抢着做长途电话,当初电信公司说这个不可以,后来发现是可以的。同时,美国开始说电信和计算机行业不可以并在一起营运,于是就有一个结构性分离的法规要求,当然后来也改了。因此电信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政策性非常强,也可以说是技术逼着政策去做改动。

  另外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对于电信的认识,有一个很大的突破。20世纪最后的10年以前,欧洲的电信基本都是国营的。在那时大家都觉得电信应该是国营的,欧洲那段时间电信的普及率不高,安全性与服务都很差。20世纪的最后10年间,几乎突然间电信就全部开放,而开放的结果是造成电信服务的快速成长,而且电信系统的安全性更加稳定。这是我们国内想象不到的,但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一旦开放,在同一个地区就可以由两三家电信运营商同时来竞争,创新也就自然的受到鼓励。这个创新既有技术的创新,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在电信的普及和多元化中,有一个极大的变化,欧洲的电信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比美国要落后很多,在当时欧洲几乎找不到公用电话亭,有的话也一定是破烂不堪,还有些家庭中没有电话服务,即使有也是极其简单的。但在十年的时间,欧洲的几家大的电话公司就变成了全世界性的电话公司。过去很多国家认为,电话一定是与战略资源、国家安全相关,所以排他性非常强。但现在跨国的电话公司在许多的国家提供服务,大家都觉得也蛮好的。最后的结果其实是整个国家所享受的电信服务和电信的安全性都提高很多。

  我们希望作为中美之间的桥梁,构建中美信息产业的交流与沟通

  记者:美国信息产业机构是出于什么目的成立的?

  姜家齐:美国信息产业机构1994年10月在华盛顿成立,最初是在中美经贸联委会的框架下成立的,当时是为了促进中美两国在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的发展与交流。成立之初,中国正在准备加入WTO,在ICT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那时候很多大型的跨国公司,比如微软、IBM,都才刚刚进入中国,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但是大家对中国都比较陌生。机构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促进中美在ICT领域的交流和发展。

  机构成立的时候,由美国前商务部部长布朗先生亲自剪彩。今年是机构在美国成立15周年,明年是机构在中国成立的第15周年。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是外国在中国针对ICT产业所成立的一个独立的行业协会。我们关注中美在ICT领域遇到的政策、市场准入、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问题,也包括把美国的先进技术介绍给中国的公司,吸引美国在华的投资,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等等。我们希望作为中美之间的桥梁、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记者:机构于1995年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起因是什么?机构在参与中国的信息产业建设方面都做过哪些工作?

  姜家齐:当时在中美经贸联委会的谈判中,认为应该成立一个机构以促进中美间信息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于是我们起了一个很像政府机构的名称。但是现在我们是一个纯粹的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

  我们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促进中美间的商贸。在“5.12”四川大地震以后,为了重振美国企业对四川的投资信心,去年6月10号,我们召集会员公司到成都,和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讨论召开了一个圆桌会议, 各会员公司表达了参与灾后重建的信心。还有国内的相关产业协会想到美国考察,我们就帮助他们和我们的会员公司见面。所以促进中美间的商贸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第二类是帮助国外的机构和企业理解中国的产业政策。比如中国的技术标准,中国信息产业部的重组等。我们会整理出对国内产业界的报告,表达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我们有一个周报,周报上有些信息是先提供一些政策方面的原文,我们再用比较详细的语言来解释。会员单位很希望知道这些政策法规方面的变化。另一类的工作的例子是,我们曾经请一位工商总局的处长来解释反垄断法。只看规定有时候是搞不清楚怎么回事的,这种活动有助于我们对国内政策法规的理解。

  第三类就是对产业政策的一种推动,这和现在国家非常提倡的政务公开相关。政务公开中包含一项是,新的法规颁布之前,一定要开公听会或是接受社会的意见,所以现在我们也常常接受政府的委托,在新的法令公布以前,政府会征求行业间的意见,我们就会代表我们的会员公司,把行业间的意见统一起来,然后提供给政府做参考。我们就像是一个桥梁,构建中美信息产业间的交流与沟通。

  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务实,与时俱进是我上任后最大的努力方向

  记者:2008年10月您开始担任机构驻北京的总裁兼首席代表,机构是如何任命您为首席代表的?对此您有压力吗?

  姜家齐:我是应聘的。我们的机构在信息产业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此机构的总裁可以说是把握方向的舵手,要求也非常高,通过招聘委员会在社会上进行查找,对候选人有选择性地进行筛选后再决定由谁来担任。压力当然有,但有压力才有趣。

  记者:上任后您致力于推动哪些方面的工作?

  姜家齐:首先,我们要加强机构的工作与国内接轨。例如我们的网站一直都是英文,上任后我觉得,中文网也很有必要,于是前一阵子开始了网站的中文部分。我们提供一个服务是,我们到政府的网站上看政府关于政策信息的变化,把这类的信息翻译成英文,提供给会员公司,但其实很多人常常是看了英文后还要看中文。同时,我们有些研究报告是只提供给我们会员的,还有一些和政府政策相关以及一些产业政策的报道,我们会及时地让大家看到。这不止是形式上的变化,它更代表了一种意义,从长远看,这更关系到我们一些会员公司,以前我在摩托罗拉任职的时候,很多高层管理还是外国人,但现在就少很多了,几乎都是我们自己中国人,现在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像中国公司了,他们的思路、做法都越来越和国内接轨。作为产业协会,我们不能总是跟在后面,也应该走在前面。这也反映出跨国企业在中国也希望更像中国的公司。这是很大的一个变化。只是现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要在财政不变的情况下再发展出一块,也是很辛苦的。

  其次,在比例上,我们今年在促进商贸的力度上比以前要大很多,这和国家的进步有关。我们今年和商务部的合作就很多,在蒋耀平副部长三次到美国考察时,他点名要看美国的哪几家公司,我们就来协助安排。在国家密码局到美国参观的时候,想看一些美国关于密码的管理情况,也找到我们来帮他们安排。以前这样的情况也有,但不像现在这么多,这就让我体会到,因为国家进步,才会在这些方面有很大需求。

  最后,在我上任后的头三个月,机构的工作组进行了一次改组,我们根据一些问题的重要性,新建了三个方面的小组。第一是贸易和投资,这是关于市场准入方面的内容;第二是政策环境和标准的制定,国家非常重视这方面工作,会员单位也希望外国公司在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能够参与进来;第三是大力提倡的环保、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效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我们重新安排了这三个工作组,并重新推选了三个工作组的组长,也都是从会员公司中产生的。另外,因为我们是美国的产业协会,过去关注的多是美国方面的信息交流,现在更多地开始加强和中方产业协会的合作。同时因为我目前还在北京大学任教,所以和学术界在一些项目上也有合作。现在我们还开通了USITO的中文博客。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务实,与时俱进,这应该是我上任后最大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电子商务可以成长的空间还非常大。

  记者:根据您的研究,信息技术将会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姜家齐:电子商务的基础就是IT技术的发展,如果我们倒过来讲,中国的电子商务和国际上的相比,差别在哪里,技术的差别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几乎没有,特别是从IT行业来看,因特网的技术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最大特点,其实就是追赶起来特别快。可以说,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国内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但是现在电子商务的推广还是有很大的束缚,比方说一些观念和法律,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就形成束缚。

  2007年的时候,我参加一个由欧盟出资在法国举行的会议。当时我很想了解一下欧盟那个时候在谈什么问题,我就上网查,发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强力要求手机漫游的费用要大幅度地降低,这是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的,一定要降低;另外一个是要在一般的商务行为中取消现金的交易,因为现金的交易,成本非常大。这两个问题说明,我们的电子商务,现在是进步很大,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的电子商务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开始发展,可以成长的空间还非常大,比方说无纸化办公的思路或是非现金的商务环境,几乎完全不在我们的概念之内,我想这个差距是很大的,可能需要十年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有时候觉得,我们的电子商务只是触及到了皮毛,我们的宽带的普及率以及商务应用使用率的发展,都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

  • 云计算产业模式分工明确 前景广阔

    云计算是一次信息产业的变革,这已是大家所公认的事实,但目前云计算产业正在经历跟互联网产业发展早期类似的过程,产业的泡沫正在形成并扩大……

  • 商业分析软件市场:电信业持续高投入

    IDC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商业分析软件市场规模达到277.3百万美元。IDC预测中国BA软件市场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3.1%,将于2014年增长至467.2百万美元。

  • 第十一届中国IT两会即将召开

    IT两会将于2010年11月20日-21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国贸三期)举办。过去,IT两会见证了中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 科学发展观下的经济转型与公共服务

    第十一届中国IT财富(CEO)年会与中国信息主管年会将于2010年11月20日-21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国贸三期)举办。IT两会见证了中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