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翻看任一家BI公司的客户名单,都会发现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即除了金融、电信业均拥有大批客户外,他们的客户简直是涉及到了各行各业。由此很多人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BI是一个没有行业特征的产品。但实际并非如此。一个BI公司仅靠销售其分析工具或技术平台是发不了财的,而他们真正昂贵的就是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和总结下来的具有各行业固有特征的商业分析模型。难怪通化钢铁CIO王树强先生不禁感慨,“我们购买BO的平台才不过几十万人民币,可要把他们的平台及商业模型买齐了据说要500万美元,我们想都不敢想啊,只有那些像宝钢这样的财大气粗的行业巨头才买得起。何况全球一些标准模型又不一定适应国内用户。” 经过3个月的培训及自己对钢铁行业业务的熟知,通钢自从去年BI上线后至今已自行开发了25个模型,“虽然慢些,但很灵活。我们需要什么就开发,不需要就废掉或改掉。” 最后,王树强根据自身经验建议,不要在BI产品选型上耗费过多精力,重要的是准备后续力量,熟练使用数据挖掘工具并建立企业需要的商业模型。
买平台还是买整套解决方案及模型?从目前国内大部分用户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偏向买平台,毕竟价格便宜,如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一个平台的软件授权费用约20万人民币,加上实施费用不过50万元左右,而据悉一套完整成型的数学模型动辄上百万美元,当然用户可以像通化钢铁一样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设计模型。汇丰银行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它自己不花人力和精力去开发和研究这些模型,而是每年都向花旗等国外银行购买其自行开发并已投入应用的业务模型,以保证花钱购买成熟的模型。即使这种方式往往是最贵的,但采用这种方式的用户看重的是投资回报率。
谈到这一点,BO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Channe认为,虽然购买标准模型预制的分析应用加速了实施时间,帮助企业能够尽快超过他们的竞争者。不过由于目前国内市场应用BI的企业并不多,应用深入的更少,应用基础也比较薄弱,即使拿来国外先进的商业模型也不一定运转起来,所以他建议开始可以先从平台级产品做起,逐渐深入应用。同时他还表示, BO针对国内市场的现状在整体解决方案中提供一些通用性较强的模型给客户使用,以此来均衡“买与建”的关系。
对国内BI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曾经在Ventana Research的一次万名用户调查中获得最低总拥有成本的安讯(Actuate)公司认为,BI不应只被看作是针对个人或部门的一种工具,而是整个企业需要通过正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BI对所有企业来说是一种战略优势,必须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来看待。最初实施BI项目时无需大张旗鼓,但是发展方向和人员以及数据的可扩充性在最初做计划时必须慎重考虑。企业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确保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的不同需求。为了确保BI软件成为“企业平台”而不是“技术孤岛”,终端用户必须考虑在内,这样才能正确选择出一个功能最强并且最经济有效的平台。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物联网百科:物联网设备如何影响企业移动化项目
在这快速发展的移动化时代,每天都有新的IT术语生成,你知道BI、CoIT、IoT、MNO、M2M、OEM、RFID这些都代表什么吗?它们对企业业务又将产生什么影响呢?
-
实时商业智能为公用事业带来的五大好处
对于公用事业企业来说,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格式,向正确的人员提供正确的信息,是实时商业智能(BI)的重要方面。
-
大数据时代的“小数据”
随着CIO们斟酌着“多少数据是太多的数据”这个问题时,小数据在企业界因为类似的原因为自己树立名声。 Borne,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员工,还曾为哈勃太空望远镜团队工作10年,在接受TechTarget专访时讨论了有关什么是小数据,以及它和大数据概念如何相互融合。
-
企业新旧BI大战即将上演
由于这些引爆点不断出现,在未来几年,商业智能和分析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新层面。数据将“变得更个人化,更精细”和更容易使用。员工将很快有机会获得他们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数据,并且数据将帮助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