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进入8 G光纤,10 GbE以太网络和FCoE
几乎每个人都同意这些技术的升级和整合最终终会出现,但是却没有人可以肯定是什么时候。
升级到8 Gbps光纤的速度并不像几年前升级到4 Gbps光纤交换器和主机连接界面(Host Bus Adapter, HBA)时的快速,主要的原因是客户仍然满意于现在4Gbps的速度,而且不想费劲的去支付升级的费用。NAS和iSCSI的供货商则是渴望10 Gigabit以太网络(10 GbE)价格的大幅下降,但对于存储来说,这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博科 (Brocade) 以美金廿六亿买下了以太网络交换器厂商网捷网络公司 (Foundry Network),而且推出了一个新的骨干交换机,8 Gb的光纤指向器 (Director) 和交换器,并且进入HBA的市场。思科系统 (Cisco)买下了一家FCoE的新创公司,并且持续地认为FCoE正处于广泛采用的网络整合期顶端;但是博科和其它人则说,这些到 2010-2011 年才会发生。
但是就像固态磁盘市场一样,很多厂商都计划支持这些新兴的连接技术。
就理论上而言,应该是需求推动技术的成长,但过去这些年,尤其在存储市场上,技术升级推动需求反而成为主流;光纤速率从1Gb到2Gb,从2Gb到4Gb,好像使用者都还满足于现有的速度,就因为产品的更新,而必须被迫升级。8 Gb这次的速率升级正不巧适逢经济衰退期,客户是否还会像以住的买单,或是选择留在现有速率,直到经济复苏才更新设备,这不仅考验着新技术的适切性,更考验着这些厂商的生存!
同样的也因为经济情势,FCoE有可能挟其低成本的优势,在某些不具关键性的存储应用上,获得较大的进展。对于企业级的关键性应用来说,要导入FCoE势必要有10 GbE的网络才能提供足够的存取速度,但对一般的数据交换或远程数据存取,则现有网络速度应该就已足够。
漫步在云端
在线存储服务已经存在足够长的时间,经过了一个宣传、破灭和重生的周期。
2008 年新的“云端”一词被广泛的采用,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则为它带来了一线曙光。
EMC和惠普发表了被良好宣传的云端存储系统,几乎所有的备份软件供货商都推出或增强的“软件作为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产品。新创公司如 Cleversafe、Nirvanix 和 ParaScale 也因为云端服务或产品而出现在市场上。
但是云端存储产品或服务是因为它的名字“云端”和它的观念而快速的崛起与被认识,但云端存储终究不是一个单一的存储产品,相较于一般的存储产品,云存储是整个云计算环境的一个环节,对于云计算的客户而言,云计算环境的技术、架构与服务,可能远较云端存储更具有关键性。
云计算环境改变了一般IT对于运算/存储设备的既定印象,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云”使用者所“看”到的是一团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至于云里用的是什么技术/产品,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吧!
VMware,存储厂商与狼共舞
存储厂商欢迎VMware在IT管理虚拟化上所扮演的角色,促使企业的虚拟服务器建置网络存储。但是,一些厂商对于VMware正进入存储管理市场也变得越来越怀疑,并将之视为一个竞争性的威胁。
这些厂商的怀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VMware的母公司EMC就是一家存储公司,EMC是否会藉由VMware之手,进入原本它所无法进入的客户;或是将某些存储软件概念,注入到VMware的虚拟环境中,造成无法抗衡的局面。不过,一昧的担心别人的坐大,还不如把心思花在如何强化自己的产品与技术,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之上吧!毕竟,客户也需要虚拟环境,不是吗?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企业如何应对数字变革
当西班牙银行业巨头BBVA在应对数字化变革时,他们采用了每家银行都知道的方法:风险控制。 BBVA银行基础设施 […]
-
灾难恢复方案:虚拟化可帮忙
灾难复原计划过程从根本上说不是以技术为中心的,那么何时虚拟化可以使意外中断后的数据恢复更快更容易?
-
VMware食言:背弃EMC的Virtustream混合云
在风险讨论的几月之后的现在,VMware不再参与EMC的Virtustream混合云品牌构建业务。通过8-K监管文件,VMware声明确认退出该业务。
-
中小企业选择最佳NAS系统变得容易(下)
就在几年前,面向中小企业市场的网络存储(NAS)系统几乎不存在。但在今天,许多厂商推出了能满足用户需求而他们又支付得起的一系列有吸引力的中小企业NA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