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为医院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能为病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是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经历了非典之后,我国医院信息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不少医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高燕婕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到2008年底,各省中心城市的医院和60%的县级医院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按照规划,到2010年前,全国要建立10家示范医院。三级医院要有临床信息系统,如医嘱信息、数字化影像、医生护士工作站等;二级医院要初步实现网络化管理;并对中小型医院和农村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都有要求。此外,还要分期分批培训人才。
现实与前景,都在向我们描绘美好的一面。但遗憾的是,在医院信息化的道路上,重重阻力也是我们无法忽略的。
热与冷的尴尬现实
从效果看,医院信息化能为医院和病人带来双重好处,其作用是直接而明显的。
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向记者透露,目前医院信息化大致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医院管理系统(简称HMIS,如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一是医疗信息系统(简称HCIS,如电子病历、医学数字影像系统等)。两者侧重不同,所带来的作用也有所差异。
据他介绍,天坛医院在实施医院管理系统之后,首先提高了药品库存管理的水平,杜绝了丢药、错药等现象,还减少了药品的库存量;信息系统还可以像一个虚拟的药剂师,可以随时提醒库存缺药或防止医生开错药。药物的价格、配伍禁忌、最大剂量、过敏情况都在电脑里,如果出错,电脑会立即发出红色警示。其次,床位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目前医院的空床率可以一目了然,这样有助于医院及时掌握床位和病人信息,从而制订正确的决策。这对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财务、人力管理方面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而医疗信息系统的实施,则极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在非典期间,天坛医院通过医学数字影像技术,专家每天可诊断200多病人的胸片。这在传统的医院里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但是,尽管信息化好处明显,但成功实施信息化的医院并不多。放眼全国,像天坛医院这样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医院实在凤毛麟角。据卫生部一项统计显示,参与调查的中国6000多家医院中,只有31%%的医院用上了信息管理系统。另外,我国的医院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也明显不足。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教授向记者介绍,我国医院目前每年的投入不到医院收入的千分之五。而美国医院在信息系统的投资上大约占其收入的3%%左右。相比之下,我国医院信息化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瓶颈:资金与认识的不足
据赛迪顾问调查显示,制约医院进行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基本上表现在两个方面:资金缺乏和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的短缺。举例说,要建设一套规范的医院管理系统,保守估计所需的资金投入约为200万人民币,而建设一套医疗信息系统的耗资至少是2000万元,这使得资金问题成为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认识不足则体现在对信息化的无知和误解方面。目前,许多医院还对信息化缺乏深入认识,不少医院甚至错误认为,实施信息化就是买一些IT硬件设备,或者就是一些IT硬件设备的简单拼凑。这种盲目或误解,极大阻碍了信息化在医院的推广。
一个很明显的误解就是,有的医院以为信息化必须以收费为中心,这种认识无助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实际上,医疗信息化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围绕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如数字挂号、电子病历等信息化手段,必须围绕病人的看病流程设定,帮助病人更方便地接受咨询和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医院信息化水平的程度,尤其取决于领导班子的信息化意识的程度。以天坛医院为例,其信息化相对成功的原因首先得益于领导的重视。而很多不实施信息化或者实施失败的医院,也往往是因为“一把手”的意识造成的。
据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高燕婕透露,根据我国卫生信息化目标,2010年我国80%%的医院将实施医院管理系统。今后,卫生部将出台若干文件以进一步规范、引导医院信息化。其中,提高各级领导人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是一项重要内容。
根源:驱动力量的错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院信息化水平依然比较落后,远未达到信息化的理想状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何雨生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驱动力量的“错位”而导致的。
他认为,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主要依靠两个驱动力量的引导,一是命令的驱动,在政府统一要求下,各级医院为了达标而竞相实施信息化;另一则是技术驱动,IT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使IT技术、产品逐渐向医院推销、渗透。总得说来,这两个驱动力量都不太成功,因为它们都不是医院信息化的根本驱动力量。
什么才是医院信息化的根本驱动力量?何雨生提供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医院自身的内在需求。有的医院缺乏强有力的内在需求,从而在信息化道路上“晚点”;有的医院虽然存在较强的信息化需求,却因领导班子的淡漠而被忽略。
比如说,目前我国众多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发展迟缓,这与医院自身需求不足息息相关。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教授向记者分析了其中的尴尬现象:条件好的医院不需要远程医疗,因为他们的医生连自己医院的病人都忙不过来,更别说去为边远山区病人看病;而条件差的医院,又没有条件实施远程医疗。换言之,有实力的医院没有需求,而有需求的医院却没能力。再如电子病历在我国还未取得合法的法律地位。
李包罗教授建议,要增强医院的信息化需求,就必须将医院引入更全面的竞争机制,使他们急于提升核心竞争力。而这些,需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
“补偿机制”是不是一剂良药
李包罗教授还透露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医院信息化过程中,政府有必要制订一种成熟、可靠的“补偿机制”,这样才能促进医院的信息化热情。
为了说明什么是“补偿机制”,他向记者列举了一个事例:我国铁路系统实施新的售票系统耗资高达14亿元人民币。为了给予补偿,国家允许铁路部门将每张火车票涨价1元。正是通过这种“补偿机制”,铁路系统很快就收回了信息化的全部投资和运营费用。
同样,财力有限的医院更需要“补偿机制”的帮助。比如医院的“采用条码标识的化验样本”技术,可以极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错误。但由于需要大量投资和更高成本,许多医院都不得不放弃这一技术。如果国家给予“补偿机制”优惠,允许医院提高1-2元的验血价格,那么医院就能很快收回在这一技术上的投资和运营费用。
“补偿机制”是不是一剂良药?不少专家表示了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信息化手段既然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就不需要提高价格来实现开支的平衡。如果采用条码验血技术,医生的效率会更快,医生的数量可以精简,而接待的病人可能更多。这样来看,医院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增加盈利。
来自医院自身的阻力
我国医院信息化的阻力,还有很大一方面来自医院及医生自身。
信息化不仅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也是促进医院管理重组、业务流程重组的一种外在动力。信息化的实施必然会导致医生的工作方式的改变。因此,不少医生和部门必须放弃原先的工作流程,开始学习、接受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医生和部门会不可避免出现抵制情绪。
参与“北京市疫情、病情报送系统”的长城软件总经理高克勤深有体会地认为,IT企业要帮助医院成功实施信息化,很重要一点就是,必须在技术上深入浅出,使功能更强大,操作反倒更简单。同时还必须在培训方面猛下工夫。否则,一个好的系统,很可能因为医生的操作能力而废弃一旁。
另一方面,医院信息化的特点是使业务更加透明化,从而杜绝许多管理中的“猫腻”现象。这自然会触动少数医生和部门的即得利益。因此,不少医生和部门自然成为信息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工程可能因此陷于“泥潭”而难以自拔。
当然,尽管阻力重重,但随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医院信息化意识的逐渐加强,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我国医院信息化必将跨越重重阻力,绽放出无比灿烂的景象。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医院CIO应具有三重背景
当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数字化医院;智慧医院;3R由此也导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着需求、资金、技术、商务、应用、安全等六个方面的挑战。
-
借力惠普 用信息化实现双赢
医院信息化建设虽然正在建设中,但效果已经显现。通过信息化建设,把医生从写病历中解放出来,其还更多时间给患者,这是双赢的结果。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就
医院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了稳健的发展方式,因为凭借医院的多年经验,越来越意识到系统的稳定已成为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
-
民营医院发展需突破六大“软肋”
民营医院信息化迫切希望六个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使得民营医院能够和公立医院“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政策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