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SaaS大潮的冲击,如果中国管理软件厂商不适时转型的话,将面临淘汰的危险,而以中小企业应用为突破口不失为一种良策。
SaaS(软件即服务)的兴起,让传统的软件厂商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中国的软件厂商。那么,在SaaS大潮的冲击下,中国软件厂商的机会在哪里?又如何把握市场机会?
SaaS兴起厂商潮涌
长期以来,传统软件业一直是以产品升级模式带动需求和业务增长,这种状况使得传统软件产业链停滞不前。在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客户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唯有服务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SaaS正是与传统软件模式存在理念上的不同,后者以产品为中心,而前者以用户服务为中心。
SaaS的前身是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不需要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和招聘IT人员,只需要支付租用费,上网就可以使用自己的邮件系统、网站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通过互联网便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不断升级的服务。
企业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像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
SaaS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换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中来,通过技术变革和低廉的价格服务于大量客户,SaaS不仅减少或取消了传统的软件授权费用,而且厂商将应用软件部署在统一的服务器上,免除了最终用户的服务器硬件、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升级维护的支出。SaaS不仅适用于中小型企业,所有规模的企业都会从SaaS中获利。新一代的SaaS能够使用户在小范围的实施中测试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正是基于SaaS上述的优点,有业内人士称,2008年为SaaS年,不仅仅是因为客户已经在对概念理解上大大提高,厂商的积极参与也是促成这一趋势的重要因素,Oracle、SAP、Siebel等国际大公司已经采用S aaS模式为它们近8%的客户提供软件应用服务,中国的电子商务厂商和传统软件厂商也纷纷开始提供SaaS模式的应用。对此,用友(600588行情,股吧,信息化)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在线事业部负责人杨祉雄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称,SaaS为厂商提供了一个比传统软件包模式更经济的规模化市场,带来创新和持续赢利模式,实现了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的模式。主流厂商的大幅投入和相应的部署,会对SaaS市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也会促使SaaS快速在国内成长起来。所以说今年是SaaS年,也是 SaaS起步的关键之年。
中小企业是突破口
在过去的两年中,金算盘、金蝶、用友(600588行情,股吧,信息化)等传统管理软件厂商纷纷进入SaaS领域,这主要是基于其主营业务的拓展进入瓶颈期,需要通过SaaS业务覆盖到可能存在管理软件需求的中小企业。对此,软件业内人士指出,传统软件公司要进行商业推广必须经过产品开发、包装、市场推广、渠道销售等众多中间环节,提高的软件开发商的成本,必然也会从产品价格中体现。而等产品到了用户手中又面临产品升级、更新换代等烦琐问题,用户使用一套软件成本太高,不灵活、不方便。有分析认为,最近国内一些管理软件公司开始快速转型SaaS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真实反映。
用户认知和标准待解决
SaaS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目前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用友杨祉雄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国内用户对SaaS的认知度还不够,对这种新的模式不是完全信任,也不了解它的价值所在,造成今天这种原因,与前几年厂商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其二是从SaaS技术的发展上还有一些标准和技术在逐步地完善之中,目前SaaS的市场定位还是在入门级用户,应用方面比较单一,所以只能解决用户的一部分问题,不能解决用户的全部问题。逻辑和流程比较复杂的业务,就不适合在目前的SaaS中做;第三,安全问题也是用户关注顾虑最多的一个问题。
SaaS的前身ASP在中国屡战屡败,除了安全性、系统稳定性这些表层原因外,归根到底还是用户对于服务方式转变的不适应。业内专家认为,在托管软件的模式下,服务方式由一次性付费转变为持续付费,这就要求软件厂商更为深入地了解客户,通过IT手段为其提供业务创新,这些才是中小企业最为需要的。而在ASP时代,不要说客户,即便是诸多软件厂商对于这种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也缺乏深刻理解。
对此,相关业内专家认为,ASP曾经面临的一些问题,SaaS同样不能回避。无论是金蝶这样的传统软件厂商,还是阿里软件、XToolsCRM、恩信开源ERP等新软件厂商,谁能成为SaaS领域的最大赢家,将取决于谁能更深刻地理解客户,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更加到位,而不是单纯取决于技术手段。
谈到SaaS的未来,金算盘市场部副总经理张志鹏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2008年开始,陆续会有大量的运营化管理软件出现。到2010年,主流品牌的传统管理软件将会同时出现SaaS模式。如果传统管理软件提供商不进行战略转型,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淘汰出局。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兼阿里软件总经理王涛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讲,阿里软件在SaaS领域大展拳脚,将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开发平台,开发基于平台的杀手级应用,标准化范例的应用。第二步,能够把大量的SV(软件开发商)发展起来,并与之合作,开发未来基于平台的大量应用。第三步,把服务商引进来。第二步和第三步交互式发展,最终能够形成一套标准,真正带动市场繁荣。
IDC观点
SaaS模式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
近年来,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中小企业的成长道路也是步履维艰。由于受到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品牌认可度低等自身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面临成长瓶颈和市场竞争压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通过信息化解决了企业业务和管理的诸多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国家不断推出利好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更多的IT厂商纷纷进入中小企业市场。然而,面对企业信息化的大潮,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做好了准备,一部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仍持怀疑态度。
市场调查机构IDC通过调研发现了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三大业务问题,即客户拓展、客户维护和利润微薄;以及三大管理问题,即客户管理、生产/服务流程管理和销售渠道管理。
IDC认为,SaaS(软件即服务)的应用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捷径;更为低廉的费用以及灵活的付费方式,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日益完善的网络环境和技术保证了信息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保证了服务的可靠性,同时又节省了中小企业在IT人员上的投入。毫无疑问,SaaS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以最少的投入最快地实现信息化应用。
SaaS模式的实质是将一部分IT业务外包给专门的软件服务商。企业往往会将非核心的业务选择SaaS模式,使自己更专注于核心业务。这无疑是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方式。SaaS是客户通过厂商提供的软件服务平台,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选择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客户不再购买软件许可而是通过互联网租用基于Web的应用软件。同时,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服务。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
IDC认为,SaaS模式在中小企业应用中有着传统套装软件所没有的突出优势:
1.企业无需负担高额的一次性投入,SaaS模式大幅降低了软件成本。
2.减少硬件采购方面的花费,避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在硬件上大规模投入的风险。很多实例表明许多企业在初期投入过多硬件,从而忽视了软件应用的花费,最终使信息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导致浪费投资或不得不进行二次投资的后果。
3.可以快速获得新的应用,灵活升级,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4.实施周期短,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迅速实现信息化应用。
5.无需增加IT人员或提高IT人员的相应技能,解决了中小企业IT人员匮乏的矛盾。
6.有专业服务支持的保证。从技术与人员上,对中小企业予以支持。
以上这些优势一方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有限、IT人员稀缺的问题;同时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业务迅速发展以及应用的灵活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的SaaS模式供应商可以提供更为规范化的产品和更全面的服务支持。灵活的付费和服务模式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资产运营。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如何消除多云管理难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云,CIO们被要求组装一套云服务。他们如何将坐在数据中心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移动到另一个供应商?他们如何将许多不同部分的环境无缝拼凑在一起?
-
CIO角色新定位:云爱好者
想知道CIO的角色和责任有多大变化?速度、不确定性重新定义了CIO的角色,所以IT世界应该是一个松散耦合的服务和系统的世界。
-
HTML5打下企业信息化基础
HTML5处出现以来,就为大量移动开发者所喜爱。但是,HTML5 仍处于完善之中,虽然大部分现代浏览器已经具备了某些 HTML5 支持。那么,如何让HTML5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呢?
-
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如何实施数字化风险管理战略
企业信息的快速数字化,对于现代公司业务流程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数据对于现代公司而言,更容易维护,访问和共享,提供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机会,并且能够更快的进行业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