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从感性到理性 从完善到提升

日期: 2008-05-05 作者:罗永辉 来源:TechTarget中国

  2007年是商业智能从感性回归理性的一年,也是从完善到提升承前启后的一年。


  回顾篇


  认识层面


  2007年,国内国外普遍加深了对BI的理解。Gartner商业智能峰会重定义了BI,视BI为一个伞状的概念,它包括了分析应用、基础架构和平台以及良好的实践。此举印证也进一步引导BI实现着三个转折:从数据驱动转向业务驱动、从关注技术转向关注应用、从关注工具转向关注工具产生的绩效。其实质是BI以业务为驱动,根据商业策略及其所需要的分析以运用数据。认识的转变对技术的研发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基础技术架构层面


  收购减少了数据在BI不同厂商产品的流转环节,既丰富了产品线,又有利于进一步强壮基础架构。Oracle收购了Hyperion,IBM收购了Cognos,SAP收购了BO。收购行为促进了BI技术和工具的整合,促进了BI从数据抽取、数据加工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四个环节的全程贯通。全程贯通后收购者所有的工具开始逐步使用相同的安全机制、元数据、门户、对象模型和查询引擎,并具有统一的界面。


  执行层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管控水平以保证BI执行时的数据准确性,元数据管理产品得到更大的重视,数据的血缘分析和影响分析等技术进一步细化。这些技术的产生和完善,促进技术人员对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


  语义层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业务用户对数据的操纵。一是能用业务语言了解字段含义。通过语义层技术可以隐藏基本数据的复杂性,将数据库中英文字段名称、表名称、指标计算公式等描述为用户熟知的业务术语。


  二是可以亲自动手直接拖拉各字段做所需要的报表。 IT人员协助完成语义层定义,使表关系建好在语义层中,以支持多字段关联、内外连接。这样,业务人员在做查询或报表时,就不必理会表关联了,需要查什么直接拖放即可。语义层技术支撑了企业建立详细和易于理解的可视化查询对象的需求。


  此外,2007年绩效管理、Office集成、即席查询等前端展现技术表现比较突出。近年的实践及权威重定义BI的认识变化,使得BI嵌入了更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同时业务人员在项目中主导设计商业策略和业务规则,他们的加入使得BI离管理越来越近,离业务越来越近。 因此与业务紧密相联的BPM/EPM/CPM等绩效管理产品和服务已渐渐得到用户认可。


  另外,企业绩效仪表盘(Dashboard)、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等实现技术运用增多。Dashboard已经从驾驶舱、速度表、气压计等简单的指标警示开始转向带有管理意味的指标关联展示,如杜邦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指标关联技术对于支持决策者一目了然地察觉信息间的关联,以在事前采取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数据—趋势图形”的交互式联动也引起了一些用户的兴趣,对于MS Office集成日益得到重视。多数BI厂商提供了Office集成功能。支持PowerPoint,尤其是支持Excel得到了用户的积极响应。由于高层用户对关键指标即时信息的关注,EII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使BI提供了及时更新数据的能力。


  2007年不少BI产品已经开始嵌入运筹学等优化技术辅助决策,预测建模上更加完善。用户根据既定的目标,调整约束条件可以产生比较有利的解决方案或方案组合。BI产品提供的这种建模和高级计算功能是一种仿真型模拟或测算,它提高了BI的智能程度。预测建模技术方面,除ARIMA建模外,指数平滑、时间序列解构、回归预测模型、谱分析也得到了拓展和应用。


  展望篇


  2008年,BI在认识层面、执行层面和基础层面可能会有以下提升:


  认识层面,技术的实现要围绕着业务的需求而展开,这种导向将日益被接受。


  基础层面,“端到端”的全程在一个BI厂商贯通的状况在收购完成后也得到极大地改善,“数据抽取、数据加工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全程的一致与贯通,将提高数据管控水平。


  对于非结构数据,文本挖掘的狭义形式文本搜索技术也可能引起用户的注意。保证“端到端”的数据质量仍将是重要的关注点,元数据管理在技术方面会进一步深化数据从产生、加工、分析到展示的完整生命生期过程的落实与有效运用。通过图形或图表等多种方式来反映数据的高级可视化技术会使结果更为直观。


  执行层面,“应用不易落实”这种本质性的难题,可能将在2008年后实现转变。


  一是应用主体的泛化,使得BI融入日常业务运作。BI将在单位的基层、中层中得到应用,也就是流程型BI(或操作型BI)将得到重视和推广。这种流程型BI的“下里巴人形象”将实现“一般员工也需要用BI,也能用BI,也必须用BI”,从而使BI最大化地用起来。


  应用主体泛化下产生的流程型BI需求,要求技术在以下方面做好支撑: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交付方面选择适合的方案,如考虑在OLTP、ODS、数据仓库中获取数据;提供高性能,包括增加扩展性和吞吐量、在处理高负载任务时屏蔽新请求;分离分析型和战术型查询和任务;借助RDBMS混合型工作负载的能力等等。


  二是,应用智能的深化。智能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第一层次是提供数据参考帮助用户作数字方面的回忆或确认已发生的事实,这叫查询/报表;


  第二层次是帮助用户寻找关系、寻找原因并加以预测,叫“综合分析”;三是产生几条实现目标的路径,让用户取舍,叫做“方案选择”。方案选择层次事实上需要产生应对问题的措施或解决办法。


  2008年,在国内市场出现的大部分BI产品将可能会在技术支撑下走到综合分析层面,将在帮助用户建立指标之间信息关联基础上具备揭示问题原因、估计未来趋势的功能。


  部分BI产品在初步具备对确定型决策提供方案选择能力的基础上,可能会引入风险偏好概念,完善决策敏感度支撑技术以促进风险型决策的实现。另外,由于业务驱动数据逐步得到认同,业务人员在BI项目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慢慢得到确定,这样真正符合工作实际的商业策略及其实用分析手段可能在业务人员主导下嵌入BI产品中以保证BI的实用性。如此必然要求完善和提升二次开发功能的支撑技术以适应业务人员提出的业务需求,比如预定义的商业软件包,灵活的新业务规则创建等。


  第三,应用方式的简化。为在业务导向下实现BI智能程度的提高以辅助用户决策,除提升上述开发、集成技术,提升和完善分析工具外,信息展现的简约便利、直观和动态也将进一步提升。


  简约便利要求在全局范畴下完善语义层,实现所有数据在语义层功能下的树状结构与详细描述解释;动态方面,如在Web方式下用OLAP浏览多维数据时,不仅需要强化技术手段提高查询性能,而且要求技术支撑回写功能。又如在与Office集成,要求技术能在Excel支持单元格锁定,回写等;直观方面,更多形式但带有管理意义的仪表盘可能会得到应用,如IFE矩阵、SWOT矩阵、产品/市场扩展矩阵、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等。


  总体来看,2007年是BI感性回归理性的一年。2008年以后的BI,则承上启下,从完善中提升。


  横向上,将由功能型BI(传统BI)拓宽到流程型BI,在纵向上由“综合分析层次”向“方案选择层次”深入。如图所示。功能型BI指为特定、某方面的管理需求提供的商业智能,显示为功能菜单,重要性强,紧急性较弱,为高层服务,逻辑性高;流程型BI在操作层人员工作流程关键节点之中内嵌智能,提供及时反馈并立即作用于工作流,辅助用户日常工作。BI纵横提升的实现有赖于开发管控型技术和应用支撑型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