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规避企业规模与多元化的陷阱

日期: 2008-05-07 作者:陈庆 来源:TechTarget中国

  随着中国市场全面向开放,国外跨国公司将加速涌入,市场竞争必然会全面加剧。那些走在规模与多元化扩张道路上的企业,究竟要以怎样的战略思维调整未来。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三个短视


  一般来说,企业在“做大做强”时,都会对市场外部环境进行必要、全方位的扫描,认真选择合适的策略,以期成功进入相关或不相关产业,但体现在战略思维上,却往往因此产生了企业的战略短视。


  (一)对有限理性的短视


  这是我国企业最常见的战略思维误区。很多企业在特定领域取得成功,便以为在其他领域也可以照葫芦画瓢;经典的战略管理教科书,也为企业提供了许多流行的环境分析工具。企业更多思考的是“什么产业能赚钱”,而不是我“能赚到什么行业的钱”和“应该赚什么行业的钱”。离自己熟悉的业务越远,任何所谓的“理性”,越可能成为企业的一厢情愿。五粮液集团在白酒市场获得资本积累以后,开始进入酒精、生物制药、威士忌、汽车模具等产业,甚至向显示器和柴油发动机领域发起了进攻。我们相信,该集团在进行每项扩张时,都进行了“理性”的决策;但超出自我能力范围越远,其所谓的“理性”越会大打折扣,过度多元化必然是一条不归之路。


  (二)对持续发展的短视


  许多企业虽然也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当外界出现所谓的“机会”时又经不起短期利益的诱惑。于是我们看到房地产需求趋旺,大批企业纷纷斥巨资进入;建材工业趋热,电解铝又成了企业争相投资的对象。


  大多数高瞻远瞩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指导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动力,不是短期的利润牵引,而是自己长期固守的核心理念。从事制药的默克公司在其《内部管理方针》中明确写道:“我们做的是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所有的行动,都必须以能否完成这个目标为衡量标准。”当企业将触角向外延伸时,是否清楚“自己将向何处去”?


  (三)对自身资源能力的短视


  战略管理的资源学派主张,一个企业成功与否是由企业的资源能力所决定的。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它的资源是否具有独特性、隐含性,也就是公司的核心能力。


  同是采取连锁经营,肯德基、麦当劳能够取得成功,为什么别的企业却不能?对内在核心能力的短视,往往只看到机会的外在性,忽略了内在性。曾经引起国人无限热情的红高粱挑战麦当劳,南华鸡挑战肯德基,早已成一场闹剧。然而,仍然有很多企业将目光过多投向外部,盲目参与竞争,对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却显得动力不足。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三种回归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需要冷静的思考,需要以下几种战略回归:


  (一)由过度多元化向适度多元化、专业化回归


  不少曾经走在过度多元化迷途的企业集团,开始剥离不相关业务,围绕核心业务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一些仍从事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开始对多元化的作用,采取了更为谨慎的评估。


  向专业化回归,要求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它们最擅长的知识和技能的改进上,在特定的产业进行专业化经营。但这并不是彻底否定多元化战略,而是要求企业对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有个合理的认识。


  (二)由对短期机会的把握向长久发展回归


  对短期机会过分把握除了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外,短期利润是否可以获得也令人生疑。在多元化热潮中,许多企业一次次把握外界机会,大把大把地向外扔钱,最后发现事与愿违。


  向长久发展回归,不是从此采取保守的态度,而是要求企业将视觉由外及内,更多的从组织长期发展考虑问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打造优秀的组织特质上来。惠普前任CEO约翰·杨说道:“我们把核心价值和实务分得清清楚楚,核心价值不能变,但是实务可以改变。利润虽然重要,却不是惠普存在的原因。”那些对机会过分关注的中国企业,你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三)由对机会的过度关注向培养内在能力回归


  向内在核心能力回归,意味着企业建立起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有价值的资源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核心能力的建立,应该成为企业战略思维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如果企业缺少需要的技能和资源或者从外部获取存在困难,不管外部的市场机会多么诱人,都需“该舍则舍”。从这个意义上,战略思维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向内的知觉过程,而不是一夜暴富地追逐机会。


  归根结底,企业必须由狂热浮躁向冷静理性回归,由对外界的过分关注向企业本原回归。企业只有认识到战略管理上的短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关注核心业务为发展,耐心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陈庆
陈庆

相关推荐

  • 企业信息化与CIO转型

    企业的信息化之路从来都没有完成时,而是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CIO的角色转型也类似。企业需要认识到CIO和IT部门的重要作用,从经费到协调方面支持他们的工作,而CIO也应该利用信息化的大势,完成自己的华丽转身。

  • 从信息化典型案例看全面预算战略大趋势

    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的日益深入,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逐渐深入,相信,信息化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必将成为企业全面预算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