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体验:IT让铁饭碗不再“铁”

日期: 2012-04-15 作者:王勇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在计划经济时代,拥有一个“铁饭碗”虽然并不代表丰衣足食、一成不变,但一定意味着手持一个长期饭票,如果不发生原则性错误,起码是“旱涝保收”、吃穿不愁。在上世纪80年代的国企或央企更是如此,虽然工资可能不高,但绝对是“杠杠的”铁饭碗。

  “我从业30年,差不多2/3的时间都是在国企。第一份工作是在国企,第二份工作也是在国企,第三份工作是在康师傅,然后现在又回到国企。”中化化肥CIO范贺军在IDF 2012 4月12日上午的主题论坛“CIO遇到的挑战和机会”上回忆起自己的从业经历,“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那时候国企的铁饭碗可真‘铁’!”

  相对80年代“铁饭碗”的含金量,那时候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还处在萌芽和起步的阶段。“记得我当时对IT最先的接触是 IBM的8088,从现在看来,性能非常的低,但那时候数据量也非常少,系统的开销自然就少,”范贺军说,“而且对安全也不是很重视,依然清晰地记得我第一份工作是给公司做表单,所有单据的数据很多人都可以看到。”

  “我最先接触的是联想的386。事实上,我是学机械的,由于上学的时候有一半泡在机房里,对计算机技术有一些了解,所以上级领导在考虑成立计算机室的时候,让我去做这个事情。我花了半年时间做了一个信息系统的报告,针对销售单据非常多的情况,指出哪些票不存在,代之以人工的方式,但当时的结论是,‘目前还不能做’!”燕京啤酒集团公司CIO谢广军回忆起往昔。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IT技术以“摩尔定律”为基准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的经营也开始经历转型的阵痛及信息科技的磨炼和洗礼,更多的企业通过IT技术支撑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希望通过IT技术改变被动现状。范贺军就算得上紧跟潮流,甚至可以说是具有“先见之明”的企业CIO。

  1994年,范贺军离开了电力行业,来到天津,在康师傅集团担任资讯中心的处长,主要负责ERP项目。“台湾同事市场经济的理念给我带来了很大影响,让我有种重新读书的感觉,在这里,我学习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营销等崭新的东西。”范贺军说,“2004年,我又回到了国企,即现在所在的中化,因为我觉得央企和国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此时,我发现,所谓的铁饭碗完全不一样了!”

  “重新回到国企的我,压力很大,心情不一样了。2008年的时候,我还做过一阵人力资源,所以我了解情况。”范贺军坦言。因为此时,他发现,企业里面,甚至是“尾大不掉”的国企,已经没有所谓的铁饭碗了,信息科技已经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开的梨花,在企业生了根发了芽。如果不顺应其发展变化,或者跟不上其变化的脚步,都有可能被企业淘汰。

  在此过程中,燕京啤酒企图成为第一家控制啤酒发酵系统的啤酒生产企业。在80年代末,成功的采用“散装啤酒”的形式来解决生产供应问题,并提高啤酒的品质,从而开启了燕京啤酒自动化经营路的大门。“当时北京有8~9家啤酒生产企业,我们算是走向市场比较早的,这也使得我们脱颖而出。”谢广军解释说。

  而对于中化化肥来说,对IT的认识则来源于外部条件的放开。1998年前,中化化肥是一家以化肥进口贸易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明确了化肥经营要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流通体制。此时,中化化肥意识到只做国际贸易,依赖进口业务为重点的战略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前进的脚步。如何开展国内分销业务、涉足化肥生产才是未来中化化肥的战略重点。因此,中化化肥开始探索转型之路,逐渐向上游下游延伸,最终变成了一个面向终端市场的集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中国农民最大的化肥供应商。在这其中,范贺军功不可没,但,IT是范贺军手握的筹码。

  “2003年~2005年,中化每年都要增加2家分公司和营销网点,面对于此,怎么管理?流程如何固化下来?我们聘用的当地员工怎么来执行?还有每天交易的安全性,交易情况如何?……”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单靠传统人工或手工的方式已经难以实现。因此,IT必须担当起重任,能够支撑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这个目标,去年已经基本上完成,实现了精细化管理(营销、生产等)和专业化管理。”范贺军说,“同时,我们还学习GE,我们认为IT系统包含有一定的管理理念,我们要通过学习提升我们的管理专业化水平。”另外,以前都是业务部门提需求,后来我们通过CRM梳理一个一个梳理问题,再把它们解决掉,同时和业务部门优化整合。

  “这其中最大的改变是以前是IT服务业务,现在是IT引领业务。”范贺军强调说。

  英特尔(大连)公司IT 和工厂自动化部门总监及英特尔中国区首席信息官王彦斌也从侧面证实了IT由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发展的变迁。“80年代末的企业信息应用非常简单,即使有,也是各部门各自为战;到了90年代,IT就变成了一个消费中心,即所谓的‘成本中心’,但是资源调度和协调仍然不够;2000年,IT作为一个附属品,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辅助的功能;直到前2年,我看到一个IT业绩报告,重审IT的价值,IT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说是利器和优势。”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技术主管张哲源也保持了同样观点。“即使到了90年代初,企业信息孤岛非常严重,甚至一个功能都需要重新开发,不同部门无法互通,在当时的美国,曾出现过一个脚踏车事件,原因是因为价格便宜被认为是倾销,而由于信息孤岛却无法在法庭上提供有力的辩护证据而败诉。此后,就是信息系统的整合,对数据的挖掘,以及到现在利用互联网云的方式,还有产生的大数据,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挖掘利用都将产生巨大的产业价值。”

  IT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为和手工劳动代之以自动化,劳动力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在IT技术面前沦为一种笑谈,原来依靠机械劳动的“铁饭碗”再也铁不起来。也愿更多企业的铁饭碗是个人价值的真实体现。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王勇
王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