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封面:要么转型 要么死

日期: 2012-09-04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计世封面:要么转型 要么死

计世封面:要么转型 要么死 

计世封面:要么转型 要么死 

    东北是中国工业的摇篮,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在白山黑水间,聚集了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哈尔滨量具刀具公司、齐重数控装备公司、沈阳机床等一大批装备制造企业,它们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技术装备,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近几年来,由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主导、投资拉动,在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的大环境下,东北工业发展出现了放缓甚至亏损的不利情况。来自东北三省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三省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放缓,原材料工业和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业效益严重下滑甚至出现大额亏损,这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从没有过的。

  东北,这位迈步最早、曾经对经济贡献最大的老大哥,交出了手中的接力棒;这批走过半世纪的制造业“老国企”,在摸索和阵痛中,以各自的方法寻求着新的出路。

计世封面:要么转型 要么死

沈阳机床车间

    装备制造风光不在

  走在哈尔滨著名的“三大动力路”,道路两旁的白桦和杨树,与特色的欧式建筑遥相呼应,显得肃穆而清冷。“三大动力路”得名于坐落在这条路上的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和哈尔滨锅炉厂,这三个国家大型装备工业企业曾经是黑龙江省乃至中国的“动力”先驱。如今,“三大动力”已经合并组建成哈尔滨电气集团,它们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在经历了辉煌与失落之后,准备重生。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形成了基础较好、门类较为齐全的生产体系,并且成为了东三省的支柱产业。但是,粗放生产、盲目建厂、松散管理、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都让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增速有些力不从心。

  “买1吨原材料的价钱是6000万元,因为技术和工艺的原因,东北工厂生产出的零部件普遍比南方工厂的质量重,虽然卖出去的价格一样,但同样的商品我们要多耗费几百万元的成本价,因此卖得越多也就亏得越多。”在哈尔滨电气集团工作了30多年的老工程师郭玉森说。在郭玉森的记忆里,10年前的东北,没有人会关心成本这种问题;可如今,随着原材料成本逐年增加,加上南方中小装备制造企业对市场的抢占,东北很多中小企业早已吃不消,只能靠缩减人员来减少开支。

  “像今年这样机械制造业整体下滑,而且下滑幅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我们分析原因,还是粗放生产、缺少物料资源规划和先进工艺的技术管理酿下的苦果,归根结底就是转型升级不到位。”哈尔滨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投集团)办公室主任杨守滨如是说。

  哈投集团受哈尔滨市政府的委托,经营管理哈尔滨市的工业国有资产,负责保证增值和资本运作。集团下属70多家公司,包括进出口、机械制造和轻工行业三大主要业务。杨守滨告诉记者,哈投集团效益最好时曾有15万员工,随着下属企业改革,有的破产、有的兼并之后,就只剩8万多人了。今年的销售业绩本来定为100亿元,但上半年只完成了36亿元,“下半年要完成总体销售目标简直难上加难。”

  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在东北,很多“老国企”多年前就意识到信息化和科学管控的重要性,开始了转型升级之路,但这对于体系架构庞大的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并不容易。

  在转型升级的初期,很多实力雄厚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都认为,投入上亿元兴建厂房、买一流的设备和流水线,就能让自己脱胎换骨。“那时没有虚拟仿真技术,厂房已经建成了才发现好几处危险错误,只能返工,既耗时又耗财。”在沈阳,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装”)IT本部总监魏喆如是说。

  除了这种“东北人的豪爽”特质之外,东北多数“老国企”长年累积的松散管理模式,也让装备制造业后院起火。

  记者在调查中惊讶地发现,通过人工来考勤、采购、财务记账的企业不在少数。“厂子里都是相处几十年的老同志,如果来晚了打声招呼,考勤就算过了。”郭玉森说。而采购也是国有企业抢手的工作。哈电集团如果有80亿元的产值,那么至少要采购50亿元的产品,可想而知有多少油水可捞。“采购单子往往要几层领导签字,如果碰上有领导外出,采购单子少一个环节没人签字,整条生产线的进度都要耽误。”魏喆说。

  但是,相比缺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生产设计流程与集团管控上的人力、财力消耗,都只是九牛一毛。

2011年,沈阳机床销售额180亿元,不到10年时间,沈阳机床的销售收入从全球机床业排名第32位跃居榜首。沈阳机床的发展创造了老工业基地沈阳的辉煌,但是,没有能够操控五轴机床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是沈阳机床乃至国内机床业胸口的痛。

  “这类高精尖的数控系统国外企业是不会卖给我们的,就算卖也不会对我们开放底层代码。如果要在数控机床上做二次开发,研发更符合用户生产现状的应用,是绝无可能的。所以卖到我国的国外机床数控系统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没有能力支付的企业,自然无法生产创新产品,承接高质量的订单。”沈阳机床集团技术部部长赵进说。

  转型:制造+信息化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摆在东北装备制造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转型,要么等死。显然,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也清楚地意识到,信息化的推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外制造企业的涌入,生产设计流程一体化的概念开始风行东北三省,信息化也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口头禅。数控机床、CAD/CAM制图软件、ERP都受到广泛关注。“很多企业都错误地认为,一款软件就能包打天下。上ERP,就是信息化。”哈尔滨电气集团副总经理苗立杰说。

  那时,哈电集团、沈阳机床、三一重装等企业纷纷全线引入ERP系统,动则上百万元的ERP财务、人力资源、分销等模块不加区分全部都要。而10年后,这些ERP多半只有财务管控还在运行。经过了这个大手笔的时期,东北人开始学聪明了,每走一步都打起了精算盘。

  “现在强调两化深度融合,我们就又把闲置多年的ERP提到了生产制造管控上来。”苗立杰说,有过那次教训后,哈电集团在选型时变得更加谨慎。“ERP中MRP(物料资源计划)模块好,我们就只买这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我们用自己IT部门研发的产品;至于财务模块,国产软件与国外相比价格偏低,而且功能也足够用,我们就选国产的。”苗立杰说,只有反复比较,才能选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事实上,在记者走访的哈尔滨、牡丹江、沈阳三个城市的七家企业中,只有哈尔滨电气、沈阳机床、三一重装等大型老牌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基础扎实、效益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与产品;大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很多企业甚至从去年起才开始进行ERP管控,上MES系统。

  在这些先行一步的大企业中,包括哈尔滨电气、沈阳机床、恒丰纸业在内都曾经盲目上过ERP系统,并在近两年又重新规划选型。“因为国外软件同中国实际情况不符。”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回答。这些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的差距也较大:大型企业每年投入可达上亿元,有的中小型企业如果当年效益不好,甚至不会投入任何信息化建设资金。

  与以往大手大脚的花钱买服务器、买软件相比,现在很多企业反而更加关注信息化改造的性价比与个性化需求。

  为了节省生产制造环节的出错率,减少成本消耗,三一重装自主开发了数字化车间项目,并应用了模拟仿真技术。“运用该技术,我们在建设车间之前,就可以科学调配工艺和产能,避免了资源浪费。”魏喆说,在制造过程中,数字化车间采用的信息化生产线,可以真正实现人、机、料等环节的无人配送。实时的调度中心让控制系统远程接收工人的报错信息,然后实施统一配送。

  在对下属集团资金的统一管理上,哈尔滨投资集团也利用信息技术找到了新的方法。“以往,下属工厂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向其它分厂贷款时,总是被拒绝,推说账上没钱是常事。”杨守滨说。这样一来,急需用钱周转的企业求助无门,而拥有余钱的企业也少了一笔利息收入。为此,哈投集团开发了资金银行监控系统,可以跟八大银行联网,实时监测到哈尔滨投资集团下属各个企业的资金和存取款状态,而实物资产从账上也能够反映出来。如果再有企业遇到资金周围问题,集团就会出面调和,让有闲钱的企业提供借款,规定好还款时间,并按照金融市场现状给予利息,充分调动了企业的资金流动。

  此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也得到东北制造业的广泛关注。2009年的一次轰动世界的事故,让人们真正意识到管理安全的重要性。那年,俄国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第二组机组,因涡轮机螺桩脱落而未被发现,发生了重大事故,机房进水、墙体坍塌,死亡75人,投入排险救援人员超过两千人次。事发后,哈电集团开始了对安全管理的研发。哈电集团与三峡水电站合作,在其水火电机等设备上安装传感器,远程监控每个零部件的运行情况,避免事故发生。“因为每个需要监控的零部件都会装上传感监测设备,因此这也同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郭玉森说。

  “我们更加关注ERP与BI的结合能力。”在采访恒丰纸业时,其信息管理处王勇辉表示,恒丰纸业希望可以通过决策分析,把接单利润达到最大化。希望能够获得国际采购、组织生产、控制成本的有效数据。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利用物联网技术建成奶源逆源追逆系统,它可查奶源生产地、生产班组、检验批次、化验组等。未来还准备把追溯信息放在网上,让消费者有据可查。完达山信息部部长苏福祥向记者介绍。

  亟需政策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就算CIO的本事再大,也不能徒手建设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纵观东北装备制造业,凡是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无不经过3~4轮的信息化分期投入,而每轮又分3~5年时间进行。试问有多少企业有足够的耐心与资金支持呢?”苗立杰说。

  据悉,哈电集团每年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达到上亿元,其中来自哈尔滨市政府的资助就达千万元;沈阳机床飞扬数控系统的研发历时5年,沈阳市政府一年给沈阳机床补贴5000万元,5年就是两亿多元,这还不算企业自己投的资金。充足的资金是沈阳机床成功研发飞扬数据系统的必备条件。

  记者从哈投集团了解到,其下属70多家企业中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的只有50家,另外20家企业已经面临破产。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扶持它们,哈投集团成立了两个分公司,把有优良资产的企业放在一起,以供招商引资,继续扩大发展;而另外一批企业则抱团取暖,甩掉历史包袱,最后变成一个发展定位清晰、企业管理体系规范的公司,进入优质资产的行列。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与管理处副处长岳欣说,“企业已经有足够的意识进行信息化建设,也不断有企业找到经信委,希望我们可以提供信息化管理培训与资金支持。但是国家每年投入到制造业的资金有限,再分配到地方肯定是僧多粥少。”

  那么对于东北大部分中小装备制造企业来说,长年效益下降、生产工艺设计流程技术含量低,生存都面临困难,谈何资金来改造创新,更别提做集团信息化管控改造了。

  其实,为了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出,落实自主研发重大装备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着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

而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就是对国内装备工业的一个很大鼓励,并且由于它是一个普适性的政策,不论是高、中、低档的设备,都能够从中获益。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东北装备制造业经历漫长而艰辛的跋涉才走到今天,在国家加大扶持力度的下,在克服无数困难后,相信东北老工业基地必将振兴。

  粗放生产、盲目建厂、松散管理、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都让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增速有些力不从心。很多“老国企”多年前就开始了转型升级之路,但这对于体系架构庞大的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并不容易。

  在转型升级的初期,很多实力雄厚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都认为,投入上亿元兴建厂房、买一流的设备和流水线,就能让自己脱胎换骨;大部分企业都错误地认为,ERP就是信息化;大部分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其中很多企业甚至从去年起才开始进行ERP管控,上MES系统。

  信息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凡是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无不经过3~4轮的信息化分期投入,而每轮又分3~5年时间进行。很多企业寄希望于国家资金扶持,但是国家每年投入到制造业的资金有限,再分配到地方肯定是僧多粥少。

  采访手记

  东北重工业生死劫

  CIO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表现会直接影响这个企业的生死,这一点媒体、专家也反复强调。

  在三一重装,2011年以前,集团IT部门的员工并不受领导重视,被当做集团边缘人一样看待。三一重工集团下面9大事业部,每年重装的信息化水平都是倒数。自从周万春担任三一重装总经理后,由于出身技术又亲眼目睹ERP上线实施后及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所以对IT部门格外重视。他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一种投资,而这种投资的回报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也不能用明白的数字来算账。”三一重装IT部门员工的工资原来几年都不涨,现在至少有30%的员工工资都翻了番,而三一重装也在去年年底的九大集团排名中名列第一。

  而在恒丰纸业,为了解决集团信息化推广过程中的内部协调问题,其CIO不管工作多忙,每周周五必定会叫上全体技术部门人员与各业务部门(仓储、物流、销售、财务等)部长在一起开会,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场说、现场解决。现在的恒丰纸业已经基本实现了集团内部横向协同互通,纵向垂直管理。

  在哈电集团,集团信息化管控能带来的利益不好统计,但对于CIO来说,却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

  最让哈尔滨电气集团副总经理苗立杰头疼的就是如何把哈电集团同旗下的哈电、哈锅、哈汽的信息化体系打通。“我一直认为,如果4家公司网络通信不统一,信息化只能是空谈。”没有统一前的哈电、哈锅、哈汽都是自选电信运营商,每家企业10M宽带,一个月1万元,加上哈电集团,4家一个月宽带费用支出最少4万元。

  即便如此,当苗立杰提出要统一带宽、通信时还是遇到了重重阻力。第一关就来自下属企业,“怕麻烦,不理解,担心集团统一管控会对部门利益带来冲击。”哈尔滨电气集团总工程师郭玉森回忆。面对质疑,苗立杰当时只说了一句话:“就算我这官不当,4家通信也得统一。”作为哈电集团的二把手,苗立杰的强硬态度最终得到了集团内部的支持。

  苗立杰面对的第二关就是电信运营商的“公关”。集团统一管理,宽带资费变低了,电信运营商自然不愿意。“不愿意我可以不用,哪家便宜、网络好,我们就用哪家。”这次,在哈电集团的会议室中,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四家运营商的代表坐到了一起。哈电集团清楚地表明了通信、带宽诉求。“我们在北方地区选择了中国网通,南方地区选择了中国电信,让运营商各展所长。”同时,4家运营商为了争取哈电集团的业务,纷纷提出优惠政策。“现在的哈电下属三家企业,在总资费减少的情况下,每家企业的带宽都变成了100M。”去年,哈电集团还实现了网络通讯。

  集团网络统一后,摆在哈电集团面前的就是财务问题。要实现阳光下的财务,首先就要有透明的比价、采购系统。哈电集团有50多个研发人员,自主研发的采购比价系统已经于去年上线,凡是记录中同时满足“到期按时交货、哈电集团长期客户、报价不高于历史价格的企业”都能在该系统上展示。“现在只要采购额在千元以上,都要在采购平台上进行,真正做到价格透明、采购公平。”郭玉森说。

  可想而知,采购比价系统在推广之初并不容易——返点回扣没有了,直接利益受损,必然招来部分员工的不满。但考虑到是自上而下的推行,员工们并不采取正面冲突,而是消极怠工,遇到线上采购问题也不及时找技术人员解决,甚至有些老员工因为不熟悉电脑操作,使工作效率下降,怨声连连。在这种情况下,苗立杰拿自己当标杆,把信息化办公全部学会。“我也是几十岁的人了,我能学会,那些比我年轻的就没有借口了。”他认为,集团管理信息化就是一个爬梯子的过程,要一步一步来,跑得太快,后面的人反而跟不上。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

  • 测试发布文章

    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摘要列表

  • 中小企业转型思考:域名有多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域名也成为了一个品牌的象征以及企业展开营销推广活动的基础,毕竟线上与线下世界紧密交织在一起。坚实的域名给中小企业带来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今天的中小企业和客户关系维护来说,这点至关重要。

  • 从信息化到互联网化 再议技术推动企业转型

    目前,全国有20.9%的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还有23.5%的企业利用网络开展在线销售业务。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联系着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 SAP 组建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部门

    SAP 公司(NYSE:SAP)日前宣布成立中小企业解决方案部门(SMB Solutions Group),该部门将专注于满足中小型企业(员工人数在 500 人以下)的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