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Web 2.0 IT界传奇人物谈Web

日期: 2008-05-05 作者:cioinsight 来源:TechTarget中国

  Tim喜欢在黑暗中漫步。吃完晚饭,他通常会沿着农家院门前绵长而崎岖的小路,一直从傍晚走到天黑。位于太平洋和酒乡之间的加州Sebastopol是一个后来兴起的嬉皮士城镇,比起伦敦的华丽和旧金山的精致,Tim更喜欢Sebastopol的简约。“即使在未来,我还是想住在这里,因为这可以让我把时间更自由地花在我想要做的事情上。”在阴霾甚至飘雨的日子,他还是会出门散步。只是他的步伐会加快,在看不见方向的雾气中走得轻快而矫健。


  2001年秋天,互联网公司泡沫的破灭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转折点。许多人断定,互联网被过分炒作。但事实上,网络泡沫和相继而来的股市大衰退是所有技术革命的必然特征。股市大衰退通常标志着蒸蒸日上的技术已经开始占领舞台中央,假冒者被驱逐,而真正成功的故事展示了它们的力量。同时人们开始理解了是什么将一个成功的故事同其他故事区分开来。


  Web 2.0的概念开始于O’Reilly媒体公司和Media 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互联网专家和O’Reilly公司副总裁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注意到,互联网已经变得非常重要,新的应用程序和网站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涌现出来。更重要的是,那些幸免于当初网络泡沫的公司,看起来都有某些共同之处。这些现象会不会标志了互联网的某种转折? 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 Tim O’Reilly在大家思想的交锋和碰撞里提出了“Web 2.0”这个新词汇。Web 2.0会议也由此诞生。在那个会议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Web 2.0一词已经深入人心。从Google上可以搜索到与此相关的链接数超过950万个。但是,至今人们对于Web 2.0的含义仍存在着极大的分歧,一些人将Web 2.0贬低为毫无意义的行销炒作口号,而另外的人则将之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Tim O’Reilly这个美国IT界公认的传奇式人物,自1978年以来就一直倡导开放的标准,并活跃在开放源码运动的最前沿,他鼓励极客(Geek)大玩开源。Tim在大学期间的专业是希腊古典文学,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对科技的热爱,让他觉得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科幻小说的畅销作家,但是他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他的生活会和Web紧紧联系起来,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和某个程序员朋友共同撰写了一本系统使用手册。他对编程的天赋以及敏锐的商业触角,使他开拓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近日,CIOINSIGHT记者在北京采访了TimO’Reilly,这是他第二次来中国。


  CIOI:现在全球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开始向Web 2.0时代进军,意义深远的Web 2.0与Web 1.0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


  O’Reilly:Web 2.0与Web1.0最大的不同,是Web 2.0所提倡的个性化。在Web 2.0中,个人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一种主体参与到互联网中的,个人在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之外,还同时成为了互联网的生产者、作者和传播者。Web2.0是相对Web 1.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由此,互联网将由单纯的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的Web 1.0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的Web 2.0互联网模式转变。目前典型的Web 2.0网站有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你不难发现,这些网站都应用了Blog、TAG、SNS、RSS、Wiki等技术。但是Web 2.0这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的,而是由“Client Services(客户服务)”向“Web Services(互联网服务)”的转变。由此,互联网内容的缔造者也由专业人士向普通用户拓展了。说得通俗一些,Web 2.0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提升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体验。


  你觉得从Web 1.0到Web 2.0发展的原因,是否也像生物进化理论一样是一种优胜劣汰,Web 1.0是否会在自然选择中慢慢消亡?


  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最终某些文化消亡了,某些还在延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或是迫于某种外力,文化最终发生了变革,这和生物进化是一个道理。我之所以强调说是文化的发展,因为我觉得Web2.0时代不仅仅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挑战,更是对文化理念的冲击。诞生于Web 1.0时代并且存活了下来,而且还要继续领导Web 2.0时代的应用,其存活有它的道理。Web 2.0的很多应用和创新的确是开天辟地的,它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借助网络的力量来发挥集体的智慧,所谓源自顾客、回报顾客。生产商在生产产品的时候,早已心中有数,正有成千上万人等着它。如果Web 2.0的核心之一是利用集体智慧、将互联网变成某种意义上的全球大脑,我们在这个大脑中听到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如何来保证销量。保证销量的同时又回报了顾客的智慧,这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如果说归根结底Web 2.0是对文化理念的冲击和变革,那么它对经济和社会分别有什么影响?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从经济角度来说,肯定是软件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软件行业由过去的基于许可证的销售模式,将过渡到基于源代码开放的模式。由此生产商们就不需要做定期的软件发布,而只需要做持续的改善;没有许可证或销售,只有免费使用;没有为了让用户在其设备上运行软件而不得不进行的平台迁移,而只需要搭建宏大的、由众多个人电脑组成的可伸缩的网络,在上面运行开源操作系统和自行研制的应用程序和工具。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可以看做是软件业的第三个春天。软件行业的发展历经了硬件主导的时期、许可证主导的时期,再到今后的免费开源软件。我预计,10年后的Web应用的概念和现在比起来肯定不能同日而语。开源软件的广泛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赢得的是人们的思想和信赖,而不仅仅是市场份额。


  软件业的转变也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这对于出版业和音乐界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免费在线的书籍和音乐肯定会冲击传统书籍和唱片的销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次机会。我相信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这种形式的渗透层面会更广,如何在Web2.0时代做书籍和音乐等文化产业是出版社应该考虑的问题,他们应该从保护版权和打击盗版的传统理念中跳出来看问题。


  对社会的影响就是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发生改变,虽然Web 2.0深远影响的最终归宿是文化和社会,但是目前这种影响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至少再有20年时间,才能真正看到Web 2.0对社会的渗透。


  在Web 2.0时代,传统的企业,比如可口可乐、锐步不可能还继续原有的营销模式,是不是也需要重新调整他们的互联网战略呢?


  这是肯定的。我认为传统的企业应该从各方面去迎战Web 2.0的模式。技术不是IT厂商或互联网公司的专利,技术的最终用户是企业。企业对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以改变业务的方方面面,从供应链到销售模式。Web 2.0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无论是Google的Adsense、Wikipedia或是Facebook,都利用网络建立了一个民主的社区。互联网的成功者并不会主动地到处推销其产品,而是采用“虚拟营销(Viralmarketing)”的方式,也就是说直接从一个用户传播到另外一个用户,这几乎成为公理。


  人们之间的交流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联系到彼此,于是电话会议和网络视频也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方式。我觉得,Web 2.0和传统互联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实时收集数据,并通过数据挖掘把信息转化成对终端用户的服务。浏览信息、银行信息、信用卡信息和购买信息等都能被实时收集,并开发出全新的服务项目。


  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也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互联网时代的公司。它是早在连网络服务的名字还没有的时候就已然开始这种服务的先驱。但是DoubleClick最终还是被它的商业模式限制住了。它坚持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观念,这种观念围绕着出版,而不是参与;围绕着广告客户,而不是消费者;围绕着规模,而不是口碑。


  它认为互联网会被如Media Metrix等网络广告评测公司尺度下的所谓顶级网站所统治。


  与之相对比的是Yahoo!公司的搜索市场( 从前的Overture)和Google的AdSense产品,它们已经在为几十万的广告客户服务。Overture和Google的成功,源自于对ChrisAnderson的“长尾”理论的领悟,即众多小网站集体的力量提供了互联网的大多数内容。DoubleClick的产品要求客户签订正式的销售合同,并将其市场局限于有限的几千个大型网站。Overture和Google则领会到如何将广告放置到几乎所有网页上。这两者聪明地弃用了发行商和广告代理们所喜爱的广告形式,例如旗帜广告和弹出式广告,而采用了对于网民干扰最小的、对用户友好的文字广告形式。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变化,但却由此开启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市场营销新模式。Web 2.0的经验是有效利用消费者的自助服务和算法上的数据管理,以便能够将触角延伸到整个互联网,延伸至互联网的各个边缘而不仅仅是中心;延伸至“长尾”而不仅仅是“头部”。其他Web 2.0的成功故事也显示着同样的轨迹。eBay扮演着一个中间媒介的角色,使网民之间发生的几美元的偶然性交易成为可能。


  Napster将其网络建立在一个集中的歌曲数据库之上,但是它让每一个下载者都成为一台服务器,从而使其网络逐渐扩大。


  你认为美国市场是不是已经成熟或者说准备好了采用Web2.0的模式?


  不,其实美国市场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广告正在逐渐从传统的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转移到互联网上。其网络广告的销售额正在逐年增长,企业都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互联网业务。这就好像是现在该出发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哪条路是通往光明的。微软也不知道到底是Google还是Aamazon会成为最后的赢家。我们都致力于或努力让结果明朗化,在未来两三年也许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现在只能说美国的整个环境和商业模式还处于Web 2.0的童年时代。


  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Web 2.0的代言人。他们都在为新的网络应用设计匹配的平台,每个人都在强调保持数据隐私的重要性,Flickr和Facebook的竞争更激烈,Facebook说它是真正的开放社交网站;Flickr也不甘示弱,说它的功能更便捷。


  维基百科全书放弃了集中的编审控制,由此广大网名自由编撰词条而获得了速度和广度的回报;Napster放弃了“目录册”(列出所有销售商正在销售的歌曲)的想法,并因此赢得了广泛的发烧友;Amazon放弃了实体店面的想法,却从而服务于整个世界;Google放弃了大宗用户,却得到了从前要求无法满足的80%的用户。这种现象总结起来就是成功的公司都放弃了某些昂贵、重要的东西,以此免费获得了另外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如果美国其他的公司也准备好了放弃某些东西,那么整个市场才算成熟了。


  你怎么看待中国的市场,中国有一亿网民,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Web 2.0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还有数量庞大的极客,它的开源社区也做得有声有色。在未来,中国市场还将有很多大动作,我们都拭目以待。我觉得,Web 2.0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契机,拿版权为例,Web 2.0重新规定了游戏规则,对于中国的机会就是,如何在新的商业环境下摸清游戏规则,而不用为原来的国际准则犯难。


  Web 1.0时代出现了东方比西方滞后的现象,在Web 2.0时代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吗?


  这点我不确定。我觉得某些亚洲国家正走在互联网的前沿,比如韩国和日本,我们觉得东西方在Web文化上有很多互通的地方,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共性而不是差异性。


  有句老话说“一枚硬币都有两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你觉得Web 2.0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很多,最大的弊端就是隐私。用户的个人信息都暴露在网络中,你的网上消费习惯和购买行为以及信用卡等信息都可能被看到,这就造成可能有人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经济犯罪或个人骚扰等;另一方面,是由此我们在网上花的时间也许会太长了,而户外活动时间大大减少了。但总体来说,Web 2.0的利大于弊。在线交流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快捷、更深入。对于Facebook或Myspace公开的个人信息,很少有人会大惊小怪,因为这是个开放、透明的时代。


  未来Web 2.0会向哪些方向发展,你最期待的是什么,你最担心的又是什么?


  发挥大家集体的智慧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Web 2.0的应用中,同时这些应用也会在电脑极客的推动下逐渐普及。下个阶段,应该是无处不在的计算时代(Ambient Computing),你的购买信息、浏览、刷卡等各种信息都可以被收集和利用;你车里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RFID,让你和你的朋友实时了解对方的位置。在无处不在的计算环境中,网络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自然而深刻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网络不再被动地满足用户需求,而是主动感知用户场景的变化并进行信息交互,通过分析人的个性化需求主动提供服务。相应地,终端设备具备智能型接口及环境感知能力,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简单和方便,这将成为未来信息通信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最让我的兴奋的是大家都在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而是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用Web 2.0的技术和模式,来设计和加工生产产品。最有趣的一个例子就是芝加哥的Threadless T恤公司,该网站就是利用大家的智慧来设计新T恤。公司每星期都会收到上百件来自业余或专业艺术家的设计,然后把这些设计放在网站上让用户打分,每星期有4到6件得分最高的T恤设计会被投入生产。Threadless网站让它的顾客来进行设计工作,选择生产线、确定产量,并负责市场推广、促销以及销售工作,其生产当然是外包的,而Threadless自己需要做的仅仅是网站维护而已。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方法,在他们生产T恤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有成千、上百个人在等待购买了,你永远不会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在未来,其他产品也会采取这种方式,让顾客来设计和决定生产什么。这是制造业的大变革。中国作为生产大国不应该错过这个机会。


  凡事都是有弊有利的,再好的技术也会有负面的因素,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最让我担心的就是专利体系。比如说《数字千年著作权法》的颁布,就是为了保护现有的出版社的利益,但却阻碍了Web 2.0的未来。所以我们的挑战就是,依赖于互联网的产业和经济应该遵循怎样的法规和制度,来保证Web 2.0公司的利益和价值。不是去维系旧的商业法则,而是要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你在互联网领域的从业经验已经有30年了,你能否给中国的CIO一些建议,让他们少走弯路?


  去生产人们想要的东西,不要一味地跟风。只有做人们需要的东西才能保证销量,然后去享受这个独特的过程。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

  • 预见未来:移动智能终端将如何演变

    自移动智能兴起之日,一直到今天,它的热潮从未冷却过。移动智能终端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出现,那么,中国移动智能终端又将有怎样的未来?

  • 推进中国高校信息化 道阻且长

    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IT技术应用的趋势性增长,传统的教育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和升级挑战,如何跟上当前数据时代的发展脚步?互联网+时代,大学又是什么?

  • 视频监控 | 小区拆墙后看视频安防拐点

    今年2月,一则有关“小区拆墙”的政策,引起很大的争议。实际上借势“互联网+”,联合行业共同构筑全天候的、实时联动的视频监控系统才能带给人们真正的安全感。

  • 徐少春:三招破解企业互联网转型

    在“互联网+”浪潮冲击的当下,究竟如何实现转型,成为每位中国企业家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他们心中或已有答案,或仍存有深深的焦虑和迷茫。